別名 | 十姊妹、火氈花、對葉菊、步步登高、節(jié)節(jié)高 |
漢語拼音 | bai ri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百日菊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夏日菊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莖直立,被糙毛工長硬毛。葉對生;無柄;葉片寬卵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5-10cm,寬2.5-5cm,全緣,基部稍心形抱莖,兩面粗糙,下面必被短糙毛,基出3脈。頭狀花序徑5-6.5cm,單生枝端,無中空肥厚的花序梗;總苞寬鐘狀,總苞片多層,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外層長約5mm,內(nèi)層長約10mm,邊緣黑色;托片上端有延伸的附片,附片紫紅色,流蘇狀三角形;舌產(chǎn)太花深紅色、玫瑰色、紫堇色或白色,舌片倒卵圓形,先端2-3齒裂或全緣,上面被短毛,下在被長柔毛;和狀花黃色或橙色,長7-8mm,先端裂片卵狀披針形,上面被黃褐色密茸毛。雌花瘦果倒卵圓形,長6-7mm,寬4-5mm,扁平,腹面正中和兩側(cè)邊緣各有1棱,先端截形,基部狹窄,被密毛;和狀花瘦果倒卵狀楔形,長7-8mm,寬3.4-4mm,極扁,被疏毛,先端有短齒;ㄆ6-9月,果期7-10月。 |
資源分布 | 原產(chǎn)墨西哥,F(xiàn)全國各地多有栽培,有時逸主野生。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夏季采收,鮮用或切段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1.從葉中分得哈阿格百日菊內(nèi)酯(haageano-tide)。 2.花中分得山柰酚-3-O-β-D-葡萄糖甙(kaempferol-3-O-β-D-glucoside),槲皮素-3-O-β-D-葡萄糖甙(quercetin-3-O-β-D-gluco-side),芹菜素-7-O-β-D-葡萄糖甙(apigenin-7-O-β-D-glucoside),芹菜素-4′-O-β-D-葡萄糖甙(apigenin-4′-O-β-D-glucoside),山柰酚-3-木糖甙-7-葡萄糖甙(kaempferol-3-xyloside-7-glucoside),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乙;氖杠嚲账-3,5-二葡萄糖甙(acetylated cyanidin-3,5-diglucoside),乙酰化的蹄紋天竺素3,5-二葡萄糖甙(acetvlated pelargonidin-3,5-digluco-side)。 3.種子油的主要成分為棕櫚酸(palmitic acid)22.3%,硬脂酸(stearic acid)3.8%,油酸 (Oleic acid )39.7%和亞油酸 (linoleicacid)25.2% 。另報道含有皂甙類(saponins)化合物。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辛;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利濕;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藥;利濕藥;解毒藥 |
主治 | 濕熱痢疾;淋證;乳癰;癤腫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知審理,鮮品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Zinnia elegans Jacq.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