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xia ye hai jin sha
|
英文名 |
Small-spiked Climbing Fern
|
藥材基原 |
為海金沙科植物狹葉海金沙的全草或孢子。
|
動植物形態(tài) |
植株攀援,高達3m。葉軸上有2條狹邊,羽片多數(shù),對生于葉軸上的短枝上,向兩側(cè)平展,短枝長約5mm左右,端有一叢淡棕色柔毛。營養(yǎng)羽片長圓形,堅草質(zhì)或紙質(zhì),長8-15cm,基部寬幾等于長,有1-1.2cm長的柄,柄和羽軸被有短灰毛,兩側(cè)有狹邊,一回羽狀或近二回羽狀,一回羽片2-3對,互生,有短柄,不以關(guān)節(jié)著生,相距1-1.8cm,長5-10cm,掌狀分裂,中央裂片最長,基部心形,兩側(cè)有1-2片短裂片,葉緣有細尖鋸齒;主脈明顯,側(cè)脈纖細,從主脈斜向上,二至三回二叉分枝,直達鋸齒。孢子羽片卵狀三角形,長尾頭,長8-12cm,寬約10cm,一回小羽片2-3對,互生,基部一對卵狀三角形,先端長漸尖,一回羽狀,基部有1-2對短裂片,卵狀三角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2cm,寬1-1.5cm;先端1片披針形,長5-7cm,基部近心形。孢子囊穗線形,長3-4mm,排列較疏松,褐色,無毛。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00m以下的灌叢、溪邊或溝谷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草夏、秋季采收,孢子秋季采收,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苦;甘;涼
|
歸經(jīng) |
膀胱經(jīng)
|
功效 |
清熱利濕
|
功效分類 |
利尿通淋藥
|
主治 |
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結(jié)石;燙火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敷;或鮮品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及孢子:味微苦,性涼。有利尿消炎的功能;用于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石及燙火傷。
|
考證 |
始載于《中國植物志》。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Lygodium microstachyum Desv.
|
科屬分類 |
海金沙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