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紅楓葉、色木、五龍皮。
|
漢語拼音 |
di jin q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槭樹科植物色木槭的枝、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色木槭 落葉喬木,高15-20m。樹皮粗糙,常縱裂,灰褐色;小枝細(xì)瘦,無毛,當(dāng)年生嫩枝綠色或紫綠色,多年生枝灰色或淡灰色,具圓形皮孔;冬芽近于球形,鱗片卵形。葉對生;葉柄長4-6cm,細(xì)瘦,無毛;葉片紙質(zhì),外貌近橢圓形,長6-8cm,寬9-11cm,5裂,有時3裂及7裂同生一樹;裂片卵形或?qū)捜切,長漸尖,全緣,無毛,僅主脈腋間有簇毛,主脈5條,在上面顯著,側(cè)脈兩面均不顯著,上面光綠色,下面淡綠色;ǘ鄶(shù),雜性,雄花與兩性花同株,多數(shù)常成圓錐狀,傘房花序頂生,無毛;花帶綠黃色,總花梗長1-2cm;萼片5,長圓形,黃綠色;花瓣5,橢圓形,淡白色;雄蕊8,無毛,比花瓣短,花藥黃色;子房無毛,在雄花中不發(fā)育,花柱無毛,柱頭2裂,反卷。翅果嫩時紫綠色,成熟時淡黃色,小堅(jiān)果壓扁狀,長1-1.3cm,寬5-8mm;翅長圓形,寬5-10mm,連同小堅(jiān)果長2-2.5cm,張開成銳角或近于鈍角,花期5月,果期9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西南各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800-1500m的山坡或山谷疏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葉含矢車菊甙(chrysanthemin),卡寧(canin),卡拉花青甙(karacyanin),石蒜花青甙(lycoricyanin),芍藥花甙(paeonin),矢車菊素(cyanidin),飛燕草素(delnhinidin),芍藥花素(peonidin),錦葵花素(malvidin)。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苦;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fēng)除濕;活血止痛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除濕藥;活血止痛藥
|
主治 |
偏正頭痛;風(fēng)寒濕痹;跌打瘀痛;濕疹;疥癬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煎水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與地錦槭功效相似的同屬植物尚有髭脈槭 A. bar-binerve Maxim. 枝、葉入藥。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cer mono Maxim.[A.pictum Thunb.]
|
科屬分類 |
槭樹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