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黃花喉草、白喉草、野絡(luò)麻。
|
漢語拼音 |
tian ma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椴樹科植物田麻的全草。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田麻 一年生草本,高40-60cm。分枝有星狀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zhǎng)0.2-2.3cm;托葉鉆形,長(zhǎng)2-4mm,脫落;葉片卵形或狹卵形,長(zhǎng)2.5-6cm,寬1-3cm,邊緣有鈍牙齒,兩面均密生星狀短柔毛;基出脈3條。花有細(xì)柄,單生于葉腋,直徑1.5-2cm,萼片5片,狹窄披針形,大約5mm,花瓣5片,黃色,倒卵形;發(fā)育雄蕊15,每3枚成一束,退化雄蕊5,與萼片對(duì)生,匙狀條形,長(zhǎng)約1cm;子房被短茸毛。蒴果角狀圓筒形,長(zhǎng)1.7-3cm,有星狀柔毛。果期秋季。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南及西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丘陵或低山干山坡或多石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夏、秋季采收,切段,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苦;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利濕;解毒止血
|
功效分類 |
清熱利濕藥;解毒止血藥
|
主治 |
癰癤腫毒;咽喉腫痛;疥瘡;小兒疳積;白帶過多;外傷出血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至30-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Corchoropsis tomentosa(Thunb.)Makino[Corchorus tomentosus Thunb.]
|
科屬分類 |
椴樹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