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國藥典》(2000年版)。 |
劑型 | 口服液 |
藥物組成 | 麻黃90g,苦杏仁(炒)120g,石膏270g,甘草90g,黃芩180g,板藍(lán)根180g,北豆根90g。 |
加減 | |
功效 | 清熱,宣肺,平喘,利咽。 |
主治 | 用于小兒外感,邪毒內(nèi)盛,發(fā)熱惡寒,咳嗽痰黃,氣促喘息,口干音啞,咽喉腫痛。 |
制備方法 | 麻黃、石膏加水煎煮半小時(shí),再加人苦杏仁等五味,煎煮2次,第1次2小時(shí),第2次1小時(shí),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約600ml,靜置24小時(shí),濾過,濾液加蜂蜜200g、蔗糖100g及苯甲酸鈉3g,煮沸使溶解,加水至總量1000ml,攪勻,冷藏24-48小時(shí),濾過,灌封,滅菌,即得。 |
用法用量 | 每支10ml,1-2歲每次3-5ml,3-5歲每次5-10ml,6-14歲每次10-15ml,日3次口服,用時(shí)搖勻。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本品為棕黃色的液體,久置有少量沉淀;味甘、微苦。相對密度應(yīng)不低于1.04。pH值應(yīng)為3.5-5.5。其他應(yīng)符合合劑項(xiàng)下有關(guān)的各項(xiàng)規(guī)定。 (1)取本品5ml,加乙醇15ml,置水浴上回流30分鐘,濾過,取濾液1ml,加鎂粉少許及鹽酸4-5滴,加熱,溶液即顯紅色。 (2)取本品20ml,加濃氨試液1ml,用乙醚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提取液,加鹽酸乙醇溶液(1→20)1ml,搖勻,蒸干,殘?jiān)蛹状?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鹽酸麻黃堿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yàn),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diǎn)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氯仿-甲醇-濃氨試液(20:3.5: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加熱約10分鐘。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的紅色斑點(diǎn)。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