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1989,10(10):443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炙麻黃3-7g,杏仁3-5g,鉤藤3-5g,白果4-6g,制半夏3-6g,連翹6-9g,茯苓6-10g,車前子(包)6-15g。 |
加減 | 寒重加干姜2g,細辛0.5-1.5g;有熱象加石膏6-15g;痰多加前胡3-6g;久病伴氣、血虛加黨參6-15g,白術4-6g,當歸3-6g。 |
功效 | |
主治 | 小兒哮喘。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分3-5次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治療小兒哮喘56例中,男34例,女22例;年齡12歲以下;病程100日至9年。對照組42例用西藥治療,給予抗過敏,抗菌等治療。合并心衰、高熱者、兩組均給強心劑、退熱劑。治療組合并感染較重者,短期給抗生素,未用氨茶堿、激素及抗過敏藥物。療效標準:哮喘消失,無咳嗽及發(fā)熱,食欲恢復,夜間能平臥安靜入眠,雙肺聽診呼吸音清晰,無羅音為近期控制;哮喘明顯改善,輕咳,可伴低熱,夜間平臥間斷入眠,聽診雙肺可聞及少許干啰音或痰鳴音為顯效;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為無效。結果:治療組56例,近期控制42例,顯效11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4.64%;對照組42例,近期控制25例,顯效11例,無效6例。兩組有非常顯著差別(P<0.01)。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