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藥藥理與臨床1991,7(4):11 |
劑型 | 口服液;膠囊 |
藥物組成 | 黨參、生黃芪、赤芍、白芍、當歸、桃仁、杏仁、石菖蒲、葛根、炙甘草等。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心率失常。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口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實驗用本方灌胃給藥,劑量39.8g/kg,進行①對氯仿誘發(fā)小鼠室顫的影響;②對氯化鋇性大鼠心律失常的影響;③對氯化鈣性大鼠心律失常的影響;④對烏頭堿(AC)誘發(fā)大鼠心律失常的影響;⑤對哇巴因(Quab)誘發(fā)豚鼠心律失常的影響;③對結扎大鼠冠脈誘發(fā)心律失常的影響;①對電刺激兔心誘發(fā)心律失常的影響。結果:本方具有較強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對氯化鈣誘發(fā)大鼠心律失常,VT、VF發(fā)生率雖低于對照組,但無顯著差異,而死亡率與對照組間有顯著差異;對氯仿、氯化鋇、烏頭堿、哇巴因、結扎冠脈及電刺激等6種方法誘發(fā)的不同機制的多種心律失常均有顯著的對抗作用。已證明本方具有增加缺氧耐力、抗心肌缺血及降低心肌耗氧量的作用,故本方可能通過不同的機制發(fā)揮其抗心律失常作用。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