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福建中醫(yī)藥1992,23(5):7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黨參24g,白術(shù)9g,黃芪24g,升麻3g,枳殼9g,炙草6g,麻黃9g,白芍15g,杏仁9g,柴胡6g,川貝9g(研沖)。 |
加減 | 舌苔濁膩加藿香、佩蘭;氣促加蘇子、五味子。3劑無(wú)效加桃仁。 |
功效 | |
主治 | 咳嗽(膀胱咳)。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子夜黎明咳甚者,第2煎在臨睡前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咳嗽(膀胱咳)100例,均為女性;年齡17-76歲;病程12周至2月。結(jié)果:藥后咳則小便涌出及脅脹腹痛等癥狀均消失為顯效,共88例;諸癥均消,唯咳嗽未清為有效,共10例;治療前后無(wú)變化為無(wú)效,共2例。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yàn)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