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分類 | |
分類 | 丟柄咪
|
年份 | diuh bingy miev
|
別名 | 假蔞、蛤蔞、大柄蔞
|
來源 | 胡椒科植物假蒟Piper sarmentosum Roxb的全草。
|
形態(tài)特征 | 常綠亞灌木,直立或上部攀援狀,高50~100厘米。單葉互生,紙質(zhì),寬卵形或近圓形,長寬各7~14厘米,基部截形或淺心形,邊全緣,基出脈7條,最上一對葉脈離基7~20毫米,從中脈發(fā)出;葉柄長1~4.5厘米;▎涡援愔,無花被,成穗狀花序與葉對生。漿果圓球形,無毛。花期夏秋季,果期秋冬季。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林下或水旁陰濕地。產(chǎn)于廣西防城、凌云、岑溪、貴港、博白、金秀等縣市;分布于廣東、云南等省份。
|
采集加工 | 根、葉全年可采,果實秋季采,曬干備用或隨采隨用。
|
性味 | 味微辛,性微溫。
|
功效 | 行氣止痛,祛風除濕,活血消腫,化痰止咳,食滯。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
用法用量 | 9~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或水煎洗。
|
方例 | |
化學成分 | |
藥理 | 脂溶部分對血小板活化因子誘導(dǎo)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明顯的抑制作用[1]。
|
化學成分參考文獻 | [1]Toshiya Masuda,et al.Phytochemistry,1991,30(10):3227. [2]Niamsa Noit,et al.C A,1984,101:167142p. |
藥理參考文獻 | [1]李長齡等:《中國藥理學通報》,1987,3(5)298。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