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Da ye ban jiu ju
|
傣藥名 | 當(dāng)毫溫
|
別名 | |
中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大葉斑鳩菊的根、莖、葉。
|
動(dòng)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大葉斑鳩菊 Vernonia。volkameriifolia(Wal1.) DC.又名:大葉雞菊花(云南)。
小喬木,高5~8m。枝粗壯,圓柱形,被淡黃褐色絨毛。葉柄短寬,長10~18mm,基部常擴(kuò)大成鞘狀,密被絨毛,葉片倒卵形或倒卵狀楔形,長15~40cm,寬4~15cm,先端短尖或鈍,基部楔形,漸狹,邊緣有波狀疏粗齒或近全緣,表面無毛或僅中脈被疏柔毛,背面沿脈被柔毛,具腺點(diǎn)。頭狀花序直徑5~8mm,在枝頂排成長20~30cm的復(fù)圓錐花序,序軸密被黃褐色絨毛;每頭狀花序具花10~12朵;總苞圓柱狀狹鐘形,總苞片約5層;花冠管狀,淡紅色或淡紅紫色。瘦果長圓柱狀,具10肋,肋間具腺或被微毛;冠毛淡白色或污白色,外層短,內(nèi)層糙毛狀;ü10月至次年4月。
生于海拔800~1600m的疏林灌草叢中。分布于貴州、廣西、云南和西藏等地。
|
采收加工 | 用鮮品,隨用隨采。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木質(zhì)莖含α一香樹脂醇乙酸酯(α-amyrin ace-tate),羽扇豆醇乙酸酯(luPeol acetate),無羈萜酮(friedelin),表無羈萜醇(epifriedelinol),α一香樹脂醇(α-amyrin),豆甾醇(stig-masterol)[1]。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澀,性涼。入風(fēng)、水塔。
|
功效 | 利水化石,祛風(fēng)止痛。
|
主治 | 主治“攏牛哈占波”(小便熱澀疼痛,尿路結(jié)石),“割魯了多溫多約,賀接賀辦”(產(chǎn)后體弱多病,頭痛頭昏),“攏蒙沙喉”(風(fēng)濕熱痹證,肢體關(guān)節(jié)紅腫熱痛,屈伸不利),“攏梅蘭申”(風(fēng)寒濕痹證,肢體關(guān)節(jié)酸痛,屈伸不利)。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根10~20g。外用:鮮葉適量,搗敷。
|
注意事項(xiàng) | |
附方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xiàn) | 化學(xué)成分
[1]白亦莉,等.中草藥,1985,16(12):2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