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Gan cao wei jiao
|
維藥名 | 安則如提
|
別名 | 安咱盧提、安撒魯?shù)摹苍埕數(shù)、安咱盧的《回回藥方三十六卷》,開呼里 克爾馬尼,拉依《明凈詞典》。
|
考證 | 《拜地依藥書》載:“是一種名為‘沙依卡’的帶刺的小灌木的膠,色白,照陽光時間越久,顏色變黃,日久甚至變紅,稱‘罕自如提!S色為佳品!备鶕(jù)上述維吾爾醫(yī)本草所述藥物特征和實物對照,與現(xiàn)代維吾爾醫(yī)所用甘草味膠一致。
|
中藥材基原 |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隨時可收集植物莖流的結(jié)塊狀物,采后貯于干燥處,防潮、防水保管。
|
藥材鑒別 | 本品為不規(guī)則團(tuán)塊或顆粒,大者直徑可達(dá)3cm;表面黃白色、黃色、橙紅色到深紅色,略具玻璃樣光澤,質(zhì)脆,易碎,碎斷面不平坦,其色與表面基本一致而較鮮;氣微,味特異,微甜而后若。粉末在冷水中振搖有泡沫;燃燒時先成黑色油狀,并有明亮的黃色火焰和黑煙發(fā)生。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醇5ml,振搖后浸漬2h,濾過,濾液供下述試驗:紫外光譜:取濾液適量,加乙醇稀釋后,以DMS-200型紫外光可見光譜儀,進(jìn)行紫外光譜掃描,在波長325nm處有明顯吸收峰。
|
化學(xué)成分 | 本品含膠、糖以及甘草味精(sarcocollin),三者約占65%,甘草味膠由5%的膠和3%的似黃芪膠糖的凝膠狀物組成,此外,尚含27%的木質(zhì)素(lignin)以及色素等[1]。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先將甘草味膠研成細(xì)粉,用適量驢乳或人乳制成糊球,馕坑用檉柳木燒熱,將甘草味膠糊球掛在檉柳木上,掛在熱馕坑中央,烘干,研成細(xì)粉,備用。
|
性味 | 二級干熱。味辛、微甜。
1.《注醫(yī)典》:“一級干、二級熱!
2.《白色宮殿》:“干熱!
3.《藥物之園》:“一級干、二級末熱!
|
功效 | 生于生熱,清除多余黏液質(zhì),散氣通阻,消炎退腫,除膿愈瘡。
|
主治 | 主治濕寒性或黏液質(zhì)性疾病,如關(guān)節(jié)疼痛,坐骨神經(jīng)痛,各種化膿性瘡瘍,各種眼部瘡瘍,迎風(fēng)流淚,耳痛,耳道流膿。
1.《注醫(yī)典》:“除腐牛肌,愈合創(chuàng)口;主治眼、耳瘡瘍等。”
2.《白色宮殿》:“能清除關(guān)節(jié)中的濃性體液。”
3.《拜地依藥書》:‘能清除自身中混入膽液質(zhì)的黏性黏液質(zhì)。用于各種眼疾和頸淋巴結(jié)等!
4.《藥物之園》:“治筋肌搐緊,眼白血瘀,耳痛,瘡口難合,天花等!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去毒后1~3g。外用:適量。可入小丸、蜜膏、傷粉、敷劑、軟膏、滴劑等制劑。
|
注意事項 | |
代用藥 | 若本品缺貨,可用蘆薈代。
|
附方 | 1.治耳道流膿 取適量甘草味膠粉,撒于黏蜂蜜的棉棒上,塞于耳道,涂于耳道壁。
2.治眼部膿瘡 取適量甘草味膠粉,撒于患處。(1、2方出自《注醫(yī)典》)
3.治眼部膿瘡 取適量甘草味膠粉,用適量雞蛋清或牛乳制成敷劑,敷于患處。
4.治頸淋巴結(jié) 取適量甘草味膠粉,用適量胡桐淚制成敷劑,外敷于患處。(3、4方出自《拜地依藥書》)
5.治筋肌搐緊 取適量甘草味膠粉,用適量蓖麻油制成敷劑,敷于患處。
6.治眼白血瘀 取適量甘草味膠粉,用適量冰糖粉制成粉劑,撒于眼白處。
7.治耳痛 取適量甘草味膠粉,放入大頭洋蔥內(nèi),加熱,擠出汁液,滴入耳道。
8.治瘡口難合,天花 取適量甘草味膠粉,撒于患處。(5~8方出自《藥物之園》)
|
制劑 | |
參考文獻(xiàn) | 化學(xué)成分 [1]劉勇民,等.維吾爾藥志(下冊).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wèi)生出版社(K),1999.178 |
維藥名出處 | 《注醫(yī)典》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