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xué)  |   蒙古族醫(yī)學(xué)  |   維吾爾族醫(yī)學(xué)  |   苗族醫(yī)學(xué)  |   傣族醫(yī)學(xué)  |   瑤族醫(yī)學(xué)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蒙古族醫(yī)學(xué) >> 蒙藥 >> 正文:蓽茇 -蒙藥蓽畢靈藥物說明書
    

蓽茇

  
漢語拼音
Bi ba
蒙藥名
蓽畢靈
別名
布力顏-額莫,希日古勒-杜日斯圖
考證
本品載于《認藥白晶鑒》。《認藥白晶鑒》稱:“蓽茇莖葉綠色,花黃色,具黑灰色果穗!薄稛o誤蒙醫(yī)鑒》又載:“漢地產(chǎn)者大,一拃長,味極辛,種子凹凸不平,較軟,黃棕色。主莖上搓干者為旺其格蓽畢靈!辈⒏綀D1幅。據(jù)上述文獻所述及附圖特征與蒙醫(yī)所沿用的蓽茇形態(tài)基本吻合,故認定歷代文獻所載的布力顏-額莫即蓽畢靈(蓽茇)。
中藥材基原
胡椒科植物蓽茇的未成熟果穗。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蓽茇 Piper longum L. 多年生草質(zhì)藤本。莖下部匍匐,枝橫臥,質(zhì)柔軟,有棱角和槽,幼時密被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3.5cm,密被柔毛;葉片長圓形或卵形,全緣,上面近光滑,下面葉脈上被短柔毛,掌狀葉脈通常5~7條;▎涡,雌雄異株,穗狀花序;雄穗總花便長2~3.5cm,被短柔毛,穗長5.5cm,直徑3mm,花小,直徑約1.5mm,苞片1,近圓形,無花被,雄蕊2,花藥橢圓形,2室,花絲短粗;雌穩(wěn)總花梗長1.5cm,密被柔毛,花穗長1.5cm,花梗短,花的直徑不及l(fā)mm,苞片圓形,無花被,子房倒卵形,無花柱,柱頭3。漿果卵形,先端尖,部分陷入花序軸與之結(jié)合。花期春季,果期7~10月。 生于海拔600m的疏林中。分布于云南,福建、廣東、廣西等地有栽培。
栽培與養(yǎng)殖
采收加工
9月果穗由綠變黑時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包裝后置蔭涼干燥處。
藥材鑒別
性狀鑒別 果穗呈圓柱形,稍彎曲,由多數(shù)小漿果集合而成,長1.5~3.5cm,直徑0.3~0.5cm。表面黑褐色或棕色,有斜向排列整齊的小突起,基部有果穗梗殘存或脫落。質(zhì)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顆粒狀。小漿果球形,直約0.1cm。有特異香氣,味辛辣。 以肥大、飽滿、色黑褐、質(zhì)堅、斷面稍紅、氣味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 果皮橫切面:①果穗軸正中為薄壁組織,有一輪外韌維管束,中央有的有空隙。②每個漿果為縱切方向,其頂端有的可見微突起的柱頭薄壁細胞。③外果皮為1列多角形表皮細胞,淺黃色,偶見小腺毛,表皮下有2~4列厚角組織。④中果皮外側(cè)有石細胞散在,石細胞類圓形、長圓形、多角形或三角形,直徑20~60μm,壁厚5~9μm,另有橢圓形油細胞散在及油細胞層;靠近內(nèi)果皮有細小維管束分布。⑤內(nèi)果皮為1列方形或徑向延長的薄壁細胞。 粉末特征:灰褐色。①石細胞類圓形、長卵形或多角形,長至170μm,直徑25~61μm,壁較厚,有的層紋明顯。②油細胞共圓形,直徑25~60μm。③種皮細胞紅棕色,長多角形,壁連昨狀增厚。④淀粉粒細小,常聚集成團塊。 理化鑒別(1)取本品粉末少量或切片,加硫酸1滴顯鮮紅色,漸變紅棕色,后轉(zhuǎn)棕褐色。(檢查胡椒堿) (2)薄層色譜 取本品粉末0.5g,加氯仿5m1,密塞振搖30min,濾液,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胡椒堿對照品,置棕色量瓶中,加氯仿制成每lml含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夜。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極上,以環(huán)乙烷-乙酸乙酯(6:4)為展開劑,展距12cm,取出,晾干,噴以友良碘化鉍鉀試液,熱風(fēng)吹至斑點顯色清晰。結(jié)果在供試品色譜中,與對照品色譜相應(yīng)的位置上顯相同的黃棕色斑點。 品質(zhì)標志《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年版規(guī)定,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胡椒堿(C17 H19 ON)不得少于2.5%。
化學(xué)成分
蓽茇果實含胡椒堿(piperine),棕櫚酸(pal-nitic acid),四氫胡椒酸(tetrahydropiperic acid),十一碳-1-烯-3,4-二甲烯基二苯(1-undecyleny1.3,4-methylene-dioxybenzene),哌啶(piperidine)[1],N-異丁基癸二烯-反-2-反-4-酰胺(N-isobu-yldeca-trans-2-trans-4-dienamide)[2],蓽茇壬二烯哌啶(piper-nonaline),蓽茇十一碳三烯哌啶(piperundecalidine),蓽茇明寧堿(piperlonguminine),二氫蓽茇明寧堿(dlhydropiperlongumi-nine),胡椒酰胺(pipercide),幾內(nèi)亞胡椒酰胺(guineenslne),N-異丁基十八碳-2,4-二烯酰胺[N-isobutyloctadeca-2(E),4(E)-lienamide],N-異丁基二十碳-2,4-二烯酰胺[N-isobutyleicosa-2(E),4(E)-dienamide],N-異丁基二十碳-2,4,8-三烯酰胺[N-isobutvleicosa-2(E),4(E),8(Z)-trienamidej][3],蓽茇壬三烯哌啶(dehydropipernonaline)[4]。莖含蓽茇明堿(piplartine,piper-longumine)[5]。種子中含長柄胡椒堿(sylvatine),雙異桉脂素(diaeudesmin)[6]。含揮發(fā)油約l%,油中主要成分為丁香烯(caryophylene)及芝麻素(sesamin)[7]。
藥理作用
1.降血脂作用  蓽茇揮發(fā)油非皂化物(OPUM)20mg/kg、30mg/kg、40mg/kg灌20d能顯著降低外源性及內(nèi)源性高膽固醇血癥小血清總膽固醇及肝膽固醇含量,作用隨劑量增加而增強[1,2]、胡椒酸甲酯(methyl piperate,MP)為OPUM中的主要降膽固醇化合物,20mg/kg MP灌胃顯著提高大鼠血清卵磷脂膽固醇;D(zhuǎn)移酶的活性,有效地抑制Triton-WR-1339誘發(fā)的小鼠血清總膽固醇水平的升高,提示MP降低血清總膽固醇作用與抑制膽固醇的合成,促進膽固醇的酯化和排泄有關(guān)[3]。
2.耐缺氧、抗心肌缺血作用  蓽茇揮發(fā)油能對抗多種條件所致的缺氧及心肌缺血作用[4]。
3.抗心律失常作用  蓽茇揮發(fā)油靜注能預(yù)防氯仿-腎上腺素所致家室性心律失常,抗氯化鋇所致大鼠心律失常,延長烏頭堿所致大鼠室性早搏、室性心動過速及室性纖顫和心臟停搏時間[5]。
4.鎮(zhèn)靜、鎮(zhèn)痛、解熱作用  蓽茇揮發(fā)油在增強烏頭總堿鎮(zhèn)痛作用的同時,還能降低其毒性,進一步研究證實,蓽茇揮發(fā)油確有鎮(zhèn)痛、鎮(zhèn)靜、解熱作用[5]。
5.其他  蓽茇果實的醋酸乙酯可溶部分,對冠狀血管和腸管平滑肌有很強的弛作用[6]。蓽茇油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蠟樣芽胞桿菌、枯草桿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結(jié)核桿菌等都有抑制作用[7]。
6.毒性O(shè)PUM小鼠灌胃的LD50為491.73±46.78mg/kg[2]。
炮制方法
性味
味辛,性溫。效膩、銳、輕、燥。
功效
調(diào)理胃火,祛“巴達干·赫依”,調(diào)節(jié)體素,滋補強壯,平喘,祛痰,止痛。
主治
主治胃火衰敗,不思飲食,不消化等寒性疾病,惡心,氣喘,氣管炎,癆,腎寒,尿濁,陽痿及身衰弱,腰腿痛,關(guān)節(jié)痛,失眠,寒性腹瀉。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
附方
1.治消化不良,巴達干增盛,食痞 訶子硼砂(制)、蓽茇、查干泵嘎光明鹽各50g,寒水石(制)500g,硫黃5g(制),置瓦器內(nèi),密閉封嚴。制成炭劑。加冰糖50g,混勻。每次1.5~3g,每日1~2次,白開水送服。(《要訣醫(yī)典》寒水石化灰小劑) 2.治胃寒,巴達干增盛,嘈雜吐酸 寒水石(制)50g,川木香、土木香各25g,紅花40g,豆蔻、蓽茇、冰糖各15g。制成散劑。每次1.5~3g,每日1~2次,白開水送服。(《觀者之喜》六味寒水石散) 3.治胃寒,消化不良,腎寒腰痛 全石榴250g,肉桂、蘇格木勒各150g,蓽茇、高良姜各100g。制成散劑(制劑)。每次1.5~3g,每日1~2次,溫開水送服。(《內(nèi)蒙古蒙成藥標準》五味石榴散)
制劑
格根其口片劑 蓽茇油中未皂化物20g,水和鋁70g,將以上藥物按制片劑法制成片劑。功能降血膽固醇。用于高脂血癥、動脈硬化等病癥。每次1片,每日1~3次,飯后溫開水送服。(《蒙藥方劑學(xué)》?平滩)
藥物分類
植物藥
參考文獻
化學(xué)成分 (1)Gokhale,V G et a1.C A,1949,43:1085a (2)Atal C K,et a1.Ind J Chem,1967,5(11):588 (3)Tabuneng W,et a1.Chem Pharm Bul1,1983,31(10):3562 (4)Noboru S,et a1.J Pharm Set,1986,75(12):1188 (5) Atal C K,et a1.Current Set,1963,32(8):354 (6)Dutta C P,et
蒙藥名出處
《認藥白晶鑒》、《無誤蒙藥鑒》
參考
《中華本草》蒙藥卷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wǎng) 名: (必填項)
    評論內(nèi)容: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