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藏族醫(yī)學 >> 藏族醫(yī)藥 >> 正文:薰倒牛 -藏藥芒澗那保藥物說明書
    

薰倒牛

  
品名
藏名:芒澗那保
漢語拼音
XUNDAONIU
拉丁名
Biebersteinia heterostemon Maxim.
英文譯名
銷售地區(qū)
保護品種
中藥材基原
為牻牛兒苗科植物薰倒牛的花序和果序。
動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60~100cm,全身被黑色腺毛和白色長柔毛,具濃厚的特異臭氣。根粗壯,紡錘形,稀分枝,表皮褐色和黃褐色。莖有明顯的縱棱,圓柱狀,中空,基部稍木質(zhì),具多數(shù)殘存的膜質(zhì)葉鞘,下部微紅色,上部綠色。葉互生,長12~30cm,寬4~16cm葉片輪廓矩圓狀倒披針形,向基部漸狹,葉片2~3回羽狀深裂或全裂;小裂片條狀披針形,長約10mm,寬2~3mm,兩面有柔毛;葉柄長5~10cm,被黃褐色腺毛和柔毛;托葉膜質(zhì),分離,卵圓狀披針形。圓錐花序頂生,大型,長達40cm左右;花黃色,多數(shù),排列緊密,下部苞片葉狀,上部苞片卵圓形,近膜質(zhì);萼片5,長4~5mm,卵形,形狀大小不等,先端漸尖,覆瓦狀排列,花瓣5,淡黃色,倒卵形,稍長于萼片,頂端波狀,下部有短爪,基部有5個互生的腺體;雄蕊10,花絲基部聯(lián)合,其中5枚基部寬膜質(zhì),具長柔毛;子房深5裂,5室,花柱離生。蒴果,圓球形,不開裂,頂端無椽,成熟時果瓣不向上反卷。
動植物資源分布
產(chǎn)于西藏東部、青海、甘肅、四川西部;新疆東部有分布。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生于海拔1000~3600m的荒坡、路旁。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花期6~7月,果期7~9月。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7~8月在開花末期、果初期(幼果期)割取花序、果序,切段,晾干。
藥用部位
以花序和果序入藥。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莖圓柱狀,表皮黃棕色至棕褐色,密被黑色腺毛和柔毛,質(zhì)脆,橫斷面不整齊,髓白色或空心。葉多破碎,不完整的葉片羽狀分裂,小裂片條狀披針形,皺縮。兩面被柔毛。花瓣5,淡黃色,與萼片等長或稍短;ㄝ5,宿存,黑色,被腺毛和柔毛。味苦,氣濃臭。
顯微鑒別:1.根(直徑5~8mm)橫切面:木栓層細胞3~4列,內(nèi)含棕色物質(zhì)。表層組織稍寬。形成層不明顯。木質(zhì)部寬廣,導管多成徑向排列,木纖維分布廣,胞壁木化增厚。射線多單列,胞壁木化增厚。中央初生木質(zhì)部導管排成單列,薄壁組織中多裂隙。
2.莖(直徑6~15mm)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長方形,壁厚化,外被腺毛和非腺毛,下皮細胞1列,類似表皮。皮層窄,最內(nèi)一層細胞增大,壁厚化,維管束排列成1環(huán)。維管束帽寬,纖維壁木化增厚。胞腔狹小,束間薄壁細胞增大,細胞壁厚。韌皮部較寬。形成層不明顯,木質(zhì)部中導管多邊形,徑向排列。木薄壁細胞小。髓大,多成空腔。
粉末鑒別:淺黃色。腺毛褐黃色,具多列細胞的柄和多細胞球形的頭,長500~800μm,頭直徑200~300μm。非腺毛單細胞,基部多彎曲,壁薄,長400~600μn,直徑20~35μm,纖維眾多,多碎斷,成束或單個存在,徑9~46μm,端壁鈍圓或稍尖,壁厚,可見少數(shù)斜紋孔。導管眾多,具螺紋、梯紋、網(wǎng)紋和具緣紋孔,徑8~16μm,以網(wǎng)紋和孔紋導管為多,薄壁細胞較多,形狀和大小不一,胞壁薄或木化增厚,具單孔紋。
中藥化學成分
理化性質(zhì)
中藥化學鑒定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中藥劑型
散劑。
中藥制藥工藝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yīng)
1.中樞鎮(zhèn)靜作用:試驗表明能與巴比妥類藥物產(chǎn)生協(xié)同作用,延長小灌服戊巴比妥鈉后的睡眠時間,但不能對抗由硝酸士的寧或安鈉咖所致的小鼠驚厥。
2.解熱作用:分別以三聯(lián)疫苗使家與豚鼠致熱,再分別給以薰倒牛、水、安乃近注射液、安痛定注射液作對照觀察,結(jié)果表明,薰倒牛浸膏具有解熱作用,但較安乃近注射液或安痛定注射液的解熱作用為弱。
3.抑菌作用:體外抑菌試驗表明,薰倒牛浸膏對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炎雙球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4.平滑肌解痙作用:用家兔回腸及十二指腸離體腸管試驗,結(jié)果表明薰倒牛浸膏能對抗由乙酰膽堿、組織胺、氯化鋇引起的腸平滑肌痙攣性收縮,顯示薰倒牛浸膏具有松弛腸平滑肌的解痙作用。
5.降血壓作用:為短暫性。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篩選
新藥的臨床評價
實驗動物的品種
小鼠,豚鼠,兔。
方劑組成
藥物和劑量
藥物配伍
方一:薰倒牛、熱袞巴,芫荽子、烏奴龍膽、訶子、毛訶子、蒂達、勒哲,藏木香、甘青青蘭。 方二:薰倒牛,藏紫菀,高山紫堇,藺子,亞大黃。
藥性
苦,寒。
歸經(jīng)
功效
清熱解毒,散腫止痛。
性味分類
主治
炭疽、疽疔瘡。
用法用量
配方或單用。
用藥忌宜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選方
方一:薰倒牛、熱袞巴各100g,芫荽子、烏奴龍膽、訶子、毛訶子、蒂達、勒哲各80g,藏木香、甘青青蘭各60g。共研細粉。清熱涼血,治熱性病、瘟病、血熱病、培根病。一次3~5g,一日2次。
方二:薰倒牛15g,藏紫菀10g,高山紫堇9g,馬藺子9g,亞大黃9g。共研細粉。治頭痛、風濕痹痛、發(fā)燒、口苦。一次3~5g, 一日3次。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考證
《吾三卷香》記載,“芒澗那保的地上部分,花序和幼果療效尤好。熬膏,治熱性諸病。”《晶珠本草》記載:芒澗治癰疽疔瘡,散腫止痛有特效。一般分為黃、黑兩種。黑色種(即本品)解炭疽毒,生長在低地的石巖、土溝、砂地。根木質(zhì),莖基部枯存葉柄如銅針排列,狀如兀鷹毛卷曲,葉厚,花黃色,氣味大,捏時有膠狀粘液。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wǎng) 名: (必填項)
    評論內(nèi)容:
    沒有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