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動物稱重、耳緣靜脈注射3%戊巴比妥鈉1ml/Kg,固定。 2.手術: (1)分離右側頸總動脈、迷走神經和減壓神經:作頸部正中切口6~7cm,分離皮下組織及肌肉,將頸部氣管旁軟組織外翻,可見與氣管平行的一側的血管神經叢, 即右頸總動脈和伴行的3條神經,這束神經包括最粗的迷走神經、最細的減壓神經和交感神經。用玻璃分針或止血鉗在氣管右側鈍性分離出減壓神經、迷走神經和頸總動脈,各穿以不同顏色的絲線2根備用。 (2)左側頸總動脈分離、插管: 在氣管左側鈍性分離出一段至少長3~4cm的頸總動脈,穿2線備用。在近心端夾上動脈夾,結扎遠心端(二者距2~3cm)。于遠心端用眼科剪剪一“V”字形小口,插入預先灌滿肝素的動脈插管,用絲線固定。 (3)全身血液肝素化: 耳緣靜注射625u/ml肝素1ml/kg,此后每隔1h注1ml維持。打開動脈夾和“三通”記錄血壓。 3.實驗觀察 (1)正常血壓曲線描計:將連接動脈插管的血壓換能器及刺激電極通過相應插孔連接在BL-420E系統(tǒng)的輸出面板上。打開BL-420E系統(tǒng),選擇模塊“動脈血壓的調節(jié)”,記錄血壓。 正常血壓曲線可呈現(xiàn)出三級波:一級波是心搏波,伴隨心臟收縮、舒張出現(xiàn)的血壓波動,頻率與心率一致;二級波是呼吸波,伴隨呼吸運動的血壓波動,頻率與呼吸頻率一致;三級波為一種低頻、緩慢波動,可能與血管運動中樞周期性的緊張性變化有關。 (2)血壓影響因素的觀察 ①牽拉頸總動脈: 手持左側頸總動脈遠心線端,向心臟方向以2~5次/秒有節(jié)奏的往復牽拉,持續(xù)5~10秒,觀察血壓變化。 ②夾閉頸總動脈: 用動脈夾夾閉右側頸總動脈5~10秒,觀察血壓變化。 ③刺激減壓神經: 用雙極保護電極刺激右側減壓神經,觀察血壓的變化。再用雙線結扎減壓神經,在結扎線中間剪斷神經,以相同刺激參數(shù)分別刺激其中樞端和外周端,觀察血壓的變化。 ④刺激迷走神經: 結扎并剪斷右側的迷走神經,刺激其外周端,觀察血壓變化。 ⑤去甲腎上腺素 由耳緣靜脈注射1∶10,000去甲腎上腺素0.2~0.3ml,觀察血壓變化。 ⑥腎上腺素 由耳緣靜脈注射5∶100,000腎上腺素0.2~0.4ml,觀察血壓變化。 ⑦乙酰膽堿 由耳緣靜脈注射1∶100,000去甲腎上腺素0.2~0.3ml,觀察血壓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