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關閉窗口  
生理止血、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血凝,凝血過程,抗凝,纖溶,血小板,止血功能 )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醫(yī)學全在線  點擊數(shù)  更新時間:2007/8/25 3:05:07  文章錄入:凌林  責任編輯:凌云

 

  2.外源性途徑由因子Ⅶ與因子Ⅲ組成復合物,在有Ca2+存在的情況下,激活因子χ生成χa。因子Ⅲ,原名組織凝血激酶,廣泛存在于血管外組織中,但在腦、肺和胎盤組織中特別豐富。因子Ⅲ為磷脂蛋白質。Ca2+的作用就是將因子Ⅶ與因子χ都結合于因子Ⅲ所提供的磷脂上,以便因子Ⅶ催化因子χ的有限水解,形成χa。

  Χa又與因子Ⅴ、PE3和Ca2+形成凝血酶原酶復合物,激活凝血酶原(因子Ⅱ)生成凝血酶(Ⅱa)。在凝血酶原酶復合物中的PF3也是提供磷脂表面,因子Χa和凝血酶原(因子Ⅱ)通過Ca2+而同時連接于磷脂表面,χa催化凝血酶原進行有限水解,成為凝血酶(Ⅱa)。因子Ⅴ也是輔助因子,它本身不是蛋白酶,不能催化凝血酶原的有限水解,但可使χa的作用增快幾十倍。

  因子χ與凝血酶原的激活,都是在PF3提供的磷脂表面上進行的,可以將這兩個步驟總稱為磷脂表面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因子Ⅱ(凝血酶原)、因子Ⅶ、因子Ⅸ和因子χ,都必須通過Ca2+連接于磷脂表面。因此,在這些因子的分子上必須有能與Ca2+結合的部位,F(xiàn)已知,因子Ⅱ、Ⅶ、Ⅸ、х都是在肝中合成。這些因子在肝細胞的核糖體處合成肽鏈后,還需依靠維生素K的參與,使肽鏈上某些谷氨酸殘基于γ位羧化成為γ-羧谷氨酸殘基,構成這些因子的Ca2+結合部位。因此,缺陷維生素K,將出現(xiàn)出血傾向。

  凝血酶(thrombin)有多方面的作用。它可以加速因子Ⅶ復合物與凝血酶原酶復合物的形成并增加其作用,這也是正反饋;它又能激活因子ⅩⅢ生成ⅩⅢa;但它的主要作用是催化纖維蛋白原的分解,使每一分子纖維蛋白原從N-端脫下四段小肽,轉變成為纖維蛋白單體(fibrin monomer),然后互相連接,特別是在ⅩⅢa作用下形成牢固的纖維蛋白多聚體(fibrin polymers),即不溶于水的血纖維。上述凝血過程可見圖3-5表示。

  一般來說,通過外源性途徑凝血較快,內源性途徑較慢,但在實際情況中,單純由一種途徑引起凝血的情況不多。

圖3-5血液凝固過程示意圖

S;血管內皮下組織 PF3:血小板3因子PK:前激肽釋放酶 1:因子Ⅷ復合物

K:激肽釋放酶 2: 因子Ⅶ復合物 HK:高分子激肽原 3:凝血酶原酶復合物

  在凝血的某些階段,內源性途徑與外源性途徑之間存在著功能的交叉,也就是說,這兩條途徑之間具有某些“變通”的途徑。例如,外源性的因子Ⅶa和Ⅲ可以形成復合物直接激活因子Ⅸ,從而部分代替了因子Ⅺ和Ⅻa的功能。這一機制得以解釋為什么在因子Ⅸ缺乏時的出血傾向,較因子Ⅺ和Ⅻ缺乏時更為嚴重。另一方面,內源性因子Ⅻ的裂解產物和因子Ⅸa也能激活外源性的因子Ⅶ。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關閉窗口 關閉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