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乘雅半偈采錄諸書大意
    

本草乘雅半偈:乘雅半偈采錄諸書大意

神農本經三百六十五種,恰應周天之數(shù)。天度無虧,此藥何容去取。惟是古有今無,存空名者,居三之一。故于本經實得二百二十二種。今之人,知有神農本經,而不知其有食經。然亦三卷中,存茗草一條,而后之人,始知有食經也。夫本經已亂于張華,而食經又歸于剝蝕。故以茗草…

神農本經三百六十五種,恰應周天之數(shù)。天度無虧,此藥何容去取。惟是古有今無,存空名者,居三之一。故于本經實得二百二十二種。

今之人,知有神農本經,而不知其有食經。然亦三卷中,存茗草一條,而后之人,始知有食經也。夫本經已亂于張華,而食經又歸于剝蝕。故以茗草寓存羊之意,殊不必于此一條,再如本經爭所自出矣。蓋淮南、世紀,皆以本經出自黃帝;既出黃帝,而神農之稱,又何以傳之千萬 ,而無改。惟陶隱居則信以為烈山氏之書。在漢書亦云,本草不知斷自何代而作,猶疑之耳。未嘗確言其出于軒轅氏也?傊袷ラ_天之筆,非二帝不能作,即隨屬一人,亦可。或者書契未作之先,口耳相授,至后而始有筆傳也。此非余之言,而先哲之言也;今食經以剝蝕,故人無置喙則幸矣。

陶弘景,字通明,于本經已各有別錄,數(shù)如本經,而又于本經之外,復收采漢、魏以下諸名家所用之藥,三百六十五種,亦名別錄,上之梁武。按弘景在宋末,為諸王侍讀,尋歸隱勾曲山房,號華陽、隱居。梁武每有大事,輒往咨訪,故時人又號為山中宰相。卒年八十五,謚貞白。其書,首敘藥性之源,論病名之診,次分玉石等部,又有名未用者,三品。今于三百六十五藥之中,采五十種。

唐本草者,出自唐高宗時,故系之以唐。初高宗以陶隱居所注本經精粗溷收,特命英國公李 等,主纂修之事, 等亦稍有增損,故又謂之英國公唐本草。顯慶中,有監(jiān)門長史蘇恭等,以重加訂釋,請帝復命趙國公長孫無忌等,與恭等,互相采訪。則又增入新藥一百二十四種,分類諸品,及有名未用者,列十一部,合目錄及圖經,通共五十三卷。世又謂之唐新定本草。今于其中,錄其功用者,凡二十種。

藥性本草,即藥性論,非陶隱居之筆,而唐甄權之筆也。權,扶溝人,仕隋為秘省正字,唐太宗時,春秋百二十歲矣。帝幸其第訪以藥性,因上此書。其他著述,尚有脈經、明堂人形圖。今從藥性中,取神曲、土茯苓二種。

唐·孫思邈,撰千金備急方三十卷。亦采靈、素、扁諸書。所論補養(yǎng)諸說,及本草之關于食用者,分類而系之名曰千金食治。夫思邈隱居太白,隋唐征辟,皆不就,年百余而卒。

則其所得,必不止服食也。而服食亦足以概所得矣。尚有千金翼方、枕中素書、攝生真錄、福錄論、三教論、老莊注,為世所重。而余錄其食治中, 酥一種。正為切于觀頤耳。

唐·開元中三原尉陳藏器,撰本草拾遺。亦以本經雖有補集,而遺沉尚多,故別為此書。

今一人而已。而世猶有僻怪之誚,此與指橐駝為腫背馬者,何異。人胞一種,功用最大,特亟采之。

蜀·后主昶命翰林學士韓保升等,取唐本草,重加訂釋,間有增補,別為圖經gydjdsj.org.cn/zhuyuan/。凡二十卷,昶自為文,以弁其首,謂之蜀本草。其生成形狀,更核于陶、蘇諸家,即增補金櫻子,為世要藥,特錄之。

宋太祖開寶六載,命尚藥奉御劉翰、道士馬志等,取唐、蜀本草,及拾遺諸書,而 校之。馬志注解,學士盧多遜等刊正。七年復詔志等,重定。學士李助等,看詳此書,凡兩經訂。今取凡三十一種。

宋仁宗嘉 二年,詔光祿卿直秘閣掌禹錫、尚書祠部郎中秘閣校理林億等,重修本草所增定共九十九種,計一千八百條,謂之嘉 本草。秉筆者意在兼收,務從該博,以副詔旨而于秘奧,實無大發(fā)明。今為采十種。

日華諸書本草,開寶中人撰,不著姓氏。但云日華大明序,集諸家本草。按千家姓,大姓出東萊,則其人乃姓大,名明也;蛴盅蕴镄铡T破溆谒幹髦喂δ茴H稱詳悉,凡三十卷。

今用藥法象為李東垣先生筆。先生諱杲,字明之,真定人。其祖嘗見神女從地涌出,謂汝有賢孫,當以鴻術名世。后得先生,果有倍年之覺。受業(yè)于潔古老人,即盡得其學。祖潔古珍珠囊,而增以義例、向導、活法,著為此書。中亦間有補遺,如所采通脫木一種,是已。

嘗嗟世人不辨www.med126.com脈證,溷同治病,著辨惑論。其遺稿實多,皆門人集成,不無出入。惟脾胃一論,謂其以一臟具五臟體,一氣備五氣用,發(fā)人未發(fā),真千古之卓見也。

本草衍義補遺,乃朱震亨所著。震亨元末人,字彥修,世稱為丹溪先生。云震亨,嘗從羅太無學醫(yī),而此書則因寇氏之衍義而推衍之者也。幾二百種,亦多所發(fā)明。但時泥舊說,而又以諸藥分發(fā)五行,恐不無牽強之失。今采紅曲一種。

本草會編出祁門汪機手。機,字省之,嘉靖時人。懲王氏本草不收草木形狀,乃削去上中下三品,以類相從。菜、谷通為草部,果品通為木部,合諸家序例,共二十卷。故有會編之名。其撮約似乎簡便,而混同反難撿閱。薺在菜部中最為微品,而取以為冠,何其陋也。

掩去諸家,更覺零碎,臆度疑似,殊無實見。僅有數(shù)條可錄,取白蠟一種。

嘉靖末年,祁門陳嘉謨撰本草蒙筌,其部次一宗王氏集要,每品具氣味、產采、治療、方法,創(chuàng)成對偶,以便誦記,間附己意,頗有發(fā)明,便于兒讀,故名蒙筌。秋石一種,亦屬新增,取之。

本草綱目者,乃明楚府奉祠敕封文林郎李時珍之所撰也。珍,字東璧,蘄州人。其書搜羅百代,訪采四方,分五十二卷,列一十六部,部各分類,類凡六十,標名為綱,列事為目,增本經藥品,惟本經及別錄得依三品,且不敢紊次,自別錄而下∶為草、為木、為果、為谷、為蟲豸,不無后先者,以各自成帙故耳。

從來本草命名雖殊,而各有增人,故損益之權,非一手一足之所能操也。損操損益者,豈有歷代本草,幾四十家,除食經及本經不論外,今所錄者,只一百四十三種,合之農經,仍是三百六十五種。上契周天,下備人用,亦既優(yōu)然有余矣。

丁亥中秋盧之頤子繇甫識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