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胞瞼內(nèi)面生有細小的顆粒,色黃白,狀如碎米,質(zhì)堅硬如石,故名瞼內(nèi)結石。相當于西醫(yī)學之瞼結膜結石。
[病因病機]
風邪客于脾經(jīng),留于胞瞼,郁久化熱,灼爍津液生痰,瘀阻于瞼內(nèi)面,積久變?yōu)榻Y石。單純瞼內(nèi)結石少見,通;加薪矾彙⒊嘟z亂脈等慢性眼病者容易罹患。
[臨床表現(xiàn)]
翻轉胞瞼,見瞼內(nèi)面有如碎粟米狀、黃白色硬顆粒,其周圍略紅赤,一個或數(shù)個不等,隱于瞼內(nèi),或突出于表面,觸之堅硬如石。已突起者,常磨擦眼珠,如異物人目一般澀痛流淚。日久可致白睛紅赤、黑睛生翳等變癥。
[辨證論治]
本癥早期,結石隱伏于瞼內(nèi),一般無自覺癥狀,無須治療。
若漸長突起,則隱磨睛珠,自覺澀痛、流淚gydjdsj.org.cn/wszg/、羞明。此時可先用針挑法剔除之,或用海螵蛸棒摩擦夷平。后服清心脾郁熱之劑,如內(nèi)疏黃連湯加減。
若并發(fā)于椒瘡、赤絲亂脈等,當于挑撥之后,治療其原發(fā)病。
[預防調(diào)攝]
本病多在椒瘡、赤絲亂脈等眼病的基礎上并發(fā),故及時治療上述眼病是預防本病的關鍵。若已發(fā)病者,隱于瞼內(nèi)無自覺癥狀時,不宜強行剔除。已突出表面者,應及時剔除,不宜揉搓患眼,以免擦傷黑睛。
[文獻摘要]
一、《醫(yī)方類聚·龍樹菩薩眼論》:“若眼忽單淚出者,澀痛者,赤如瞇著者,名粟子疾。后上瞼生白子如粟粒,gydjdsj.org.cn/zhuyuan/極硬,沙之然也?煞燮,起針撥去粟子、惡血,服冷藥即差。”
二、《秘傳眼科龍木論·瞼生風粟外障》詩曰:“澀痛多淚出,真如米隱睛,翻看上下瞼,粟子只頻生,赤白非言定,針撥更似冰,直須瘀血盡,涼藥必能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