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經絡別異
    

黃帝內經太素:經絡別異

平按:此篇見《靈樞》卷三第十《經脈篇》,又見《甲乙經》卷二第一下篇。黃帝曰:經脈十二經脈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常見者,足太陰過于內踝之上,毋所隱故見也。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十二經脈及諸絡脈:其不見者,謂十一經也;其可見者,謂足太陰經,…

平按:此篇見《靈樞》卷三第十《經脈篇》,又見《甲乙經》卷二第一下篇。

黃帝曰:經脈十二經脈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其常見者,足太陰過于內踝之上,毋所隱故見也。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

十二經脈及諸絡脈:其不見者,謂十一經也;其可見者,謂足太陰經,上行至于踝上,以其皮薄故見也;諸余絡脈,皆見者也。

平按:“足太陰”下,《甲乙經》有“脈”字!皟弱住薄鹅`樞》、《甲乙經》均作“外踝”,正統(tǒng)本《甲乙經》作“內踝”。查陰脈行內,陽脈行外,足太陰為陰脈,應行內踝。再檢本書“脾足太陰之脈,上內踝前廉”,楊注云:“十二經脈,皆行筋www.gydjdsj.org.cn/zhicheng/肉骨間;唯此足太陰經,上于內踝薄肉之處,脈得見者也。”與此處正相發(fā)明。作“外踝”者,恐誤。

六經絡手陽明、少陽之大絡也,起于五指間,上合肘中。

六陽絡中:手陽明絡,肺腑之絡也;手少陽絡,三焦之絡也。手陽明大腸之經,起大指、次指之間,即大指、次指及中指內間,手陽明絡起也。手少陽經,直小指、次指間,即小指、次指及中指外間,手少陽脈起也。故二脈絡起五指間也。

平按:“少陽”《甲乙經》作“少陰”。注“手少陽www.gydjdsj.org.cn/pharm/”,“手”字袁刻脫。

飲酒者,衛(wèi)氣先行皮膚,先充絡脈,絡脈先盛,故衛(wèi)氣已平,營氣乃滿,而經脈大盛也。

酒是熟谷之液,入胃先行皮膚,故衛(wèi)氣盛。衛(wèi)氣注入脈中故平,營氣滿也。營氣滿于

所入之經,則所入經,脈絡大盛動也。

平按:“故衛(wèi)氣已平”《甲乙經》作“則衛(wèi)氣以平”。

脈之卒然動者,皆邪氣居之,留于本末,

十二經脈有卒然動者,皆是營衛(wèi)之氣將邪氣入此脈中,故此脈動也。本末,即是此經本末也。絡脈將邪入于衛(wèi)氣,衛(wèi)氣將邪入于此脈本末之中,留而不出,故為動也。酒即邪也。

不動則熱,

若邪在脈中,盛而不動,則當邪居處,蒸而熱也。

不堅則陷且空,不與眾同,是以知其何脈之病。

當邪居處,熱邪盛也,必為堅鞕。若寒邪盛多,脈陷肉空,與平人不同。以此候之,知十二經中何經之病。

平按:“病”《靈樞》、《甲乙經》作“動也”二字。注“必為堅鞕”,“鞕”字右旁有“五孟反”三字小注,袁刻作“必為堅,堅,孟鞭反”,與原鈔不合。

雷公曰:何以知經脈之與絡脈異耶?黃帝曰:經脈者常不可見,其虛實也,以氣口知之,脈之見者皆絡脈也。

經脈不見,若候其虛實,當診寸口可知之也。絡脈橫居,五色可見,即目觀之,以知虛實也。

雷公曰:細子無以明其然。

細子,謙稱也。經脈診氣口可知虛實,猶未明其絡脈見之然也。

黃帝曰:諸絡脈皆不能經大節(jié)之間,必行絕而道出,入復合于皮中,其會皆見于外。

大節(jié),謂四肢十二大節(jié)等也。凡絡脈之行,至大節(jié)間止,緣于絡道出節(jié)至外,入于皮中,與余絡合,見于皮。絕,止也。

平按:自“雷公曰”至“黃帝曰”,《甲乙經》無此十三字!岸馈薄鹅`樞》、《甲乙經》作“道而”。

故諸刺絡脈者,必刺其結上,甚血者雖毋結,急取之以瀉其邪而出其血,留之發(fā)為痹。

此言療絡所在也。結,謂聚也。邪客于絡,有血聚年,可刺去之。雖無聚處,觀于絡脈血盛之處,即有邪居,可刺去之,恐其邪氣停留,發(fā)主痹病也。

平按:“諸刺”,道藏本《靈樞》作“刺諸”!都滓医洝贰半m毋結”作“雖無血結”。

凡診絡脈,脈色青則寒且痛,赤則有熱。胃中寒,手魚之絡多青矣;胃中有熱,魚絡亦赤;魚黑者,留久痹也;其有赤有青有黑者,寒熱;

此言診絡虛實法也。絡色有三,青、赤、黑也。但青有寒,但赤有熱,但黑有痹,三色具者即有寒熱也。色之候者,青、赤二色候胃中也。皆候魚絡胃者,手陽明脈與太陰合,太陰之脈循胃口至魚,故候太陰之絡,知胃寒熱。胃中有痹,亦可候魚,若邪客處久留成痹,即便診之。

平按:《甲乙經》“胃中寒”作“胃中有寒”!棒~絡亦赤”《靈樞》作“魚際絡赤”,《甲乙經》作“則魚際之絡赤”!棒~黑者”《靈樞》、《甲乙經》均作“其暴黑者”。“寒熱”下,《靈樞》有“氣也”二字。

其青而短小者,少氣也。

青色主寒,而短小者,即寒氣少也。

平按:《靈樞》無“而小”二字。

凡刺寒熱者,皆多血絡,必間日而一取之,血盡而止,乃調其虛實。

此言刺絡脈法也。寒熱,胃中寒熱也,以胃氣故青赤,絡脈血乃多者也。欲為多日刺之,故間日取,得平乃止也。

其小而短者少氣,甚瀉之則悗,悗甚則仆、不得言,悗則急坐之。

陰絡小而短者,則陰氣少,故甚瀉□踣倒;坐而屈之即脈滿,故醒而能言也。亦可陰陽絡皆短小,即二氣俱少,瀉之仆也。仆,踣也。

平按:兩“甚”字,原鈔本均作“其”,謹依《靈樞》、《甲乙經》作“甚”。“悗”《靈樞》、《甲乙經》均作“悶”。注“踣”上,原缺一字,袁刻作“則”。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