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問曰:余聞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歲,人亦應之。今三陰三陽不應陰陽,其故何也?
岐伯對曰:陰陽者,數(shù)之可十,推之可百,數(shù)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shù),然其要一也。
天覆地載,萬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陰處,名曰陰中之陰;則出地者,命曰陰中之陽。
陽予之正,陰為之主。故生因春,長因夏,收因秋,藏因冬。夫常則天地四塞。陰陽之變,其在人者,亦數(shù)之可數(shù)。
帝曰:愿聞三陰三陽之離合也。
岐伯曰:圣人南面而立,前曰廣明,后曰太沖。太沖之地,名曰少陰;少陰之上,名曰太陽。太陽根起于至陰,結于命門,名曰陰中之陽。
中身而上名曰廣明,廣明之下名曰太陰,太陰之前,名曰陽明。陽明根起于厲兌,名曰陰中之陽。
厥陰之表,名曰少陽。少陽根起于竅陰,名曰陰中之少陽。
是故三陽之離合也:太陽為開,陽明為闔,少陽為樞。三經(jīng)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浮,命曰一陽。
帝曰:愿聞三陰?
岐伯曰:外者為陽,內者為陰。然則中為陰,其沖在下,名曰太陰,太陰根起于隱白,名曰陰中之陰。
太陰之后,名曰少陰,少陰根起于涌泉,名曰陰中之少陰。
gydjdsj.org.cn/zhicheng/少陰之前,名曰厥陰,厥陰根起于大敦,陰之絕陽,名曰陰之絕陰。
是故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三經(jīng)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陰。
陰陽(雩重)(雩重),積傳為一周,氣里形表,而為相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