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在母腹中,感受精氣,一月胚,二月胎,三月血脈見,四月形體成,五月能動,六月筋骨成,七月毛發(fā)生,八月臟腑具,九月谷神入胃,十月百骸備而生。生后六十日,瞳子成,能笑語,始識人。百日任脈生,能反復。一百八十日,尻骨生,能獨立。二百一十日,掌骨成,能匍匐。三百日髕骨成,能獨倚。三百六十日為一周,膝骨成,乃能移步。
落地時,身破裂者死,陰囊白者死,陰不起者死,無糞門者死,股間無生肉者死,開口如鴉聲者死。
凡周歲之間,顱囟開解,齒發(fā)不生,手足攣縮,膝如鶴脛,身羸無肉,或四五歲不能行立,皆胎氣不足致之。若夫筋實則多力,骨實則早行,血實則形瘦多發(fā),肉實則少病,精實則伶利多笑語,不畏寒暑,氣實則少發(fā)而體肥,此皆受胎氣之充足,得稟賦之隆濃者也。
呂晚村曰∶凡小兒齒遲,語遲,行遲,囪門開大,腎疳等癥,皆先天不足,自 周時,即有虛病腎病,從幼填補,亦多可復。
初生芽兒,藉乳為命,善為乳母者,夏不欲熱,熱則致吐逆,冬不欲寒,寒則致咳痢。乳時不欲怒,怒則上氣顛狂,不欲醉,醉則身熱腹痛。母方吐下而乳,則致虛羸。母方積熱而乳,則變黃不能食。新房而乳,則瘦瘠交脛不能行。新浴而乳,則發(fā)吐傷神。冷熱不調,停積胸膈,結為痰飲,遂成壯熱。壯熱不已,乃作驚癇,兒啼未定,遽以乳哺,氣逆不消,因成乳癖。懷孕而乳,致令黃瘦,腹大腳弱,名曰HT 病。大抵芽兒或瘡或熱,或困倦,或口生白糜,或夜啼,或糞色變常,必非無因,病之初來,其溺必甚少,便須根究緣由,隨癥調治。庶無后患。
人每于初生時,多向頭額前發(fā)際穴灸之,取其可以截風路也,此但可行之北方地寒之處,東南脆薄,似乎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