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脈之法古傳;甚少無法練習之,脈訣皆言脈狀而無識狀之方。
今茲所言練習識脈狀之法得之章湘屛老人(為行嚴君乃翁),老人受之于易止松甫名醫(yī)(為湘名醫(yī)麓泉君乃翁)此法通于fo門之禪功,習之日久,指可通神,恐其失傳,故筆之于次。
一、取李士材之診家正眼一書內有脈訣論二十八篇,總論一篇,脈訣總論全須熟讀,脈論可將所引高陽生及其他反證不重要之處加以刪節(jié),余亦須熟讀,必使二十八脈皆能了徹其狀,約須下一月功夫可以竣事。
二、湘人周夢覺道人著有三指禪一書,內有緩脈一篇,亦須熟玩,以知平脈之狀。
三、士材書內引有內經五臟平脈之狀亦須熟玩。
四、凡古人所著脈訣均可參考瀏覽.
五、脈狀既明了于心,不能應之于指,欲得心應手最簡便之法無如指捻筆管心想脈狀也。其法如下:
取筆桿表面均平潔凈中空者,約截一寸五六分長,以尺長之線穿入筆
桿中兩端相系成環(huán)平時可將線纏于小指上,使筆桿不至離手以免拋失,如不欲纏于小指,不用時置衣袋中亦可但易失也。
筆桿制成捻桿之法處手用手之中三指按桿上,大指屈首節(jié),以首節(jié)背面平抵于桿后而捻只最宜注意之,然要使中三指之羅紋頂橫成一直線(中指縮二指略縮無名指不縮則羅紋頂自成直線)并使成一水平。
三指按于筆桿上入手之法,先須調息靜心默想五臟平脈往來指下,習者右手捻筆管,心想如有肺脾命之平脈往來,惟初捻桿時心中想象指下癥,然耐心捻想半月以后筆桿上自然現(xiàn)脈行如心想之狀。
練習可常假親近人之手按其脈以為練習按脈之法,受診者之腕須使惻置,大指在下,小指在上,指令略屈以己中指按于腕骨下高骨頂尖,緩推指下,使羅紋按于脈上則得關部,次下二指并于中指前,使羅紋按脈上則得寸部,次下無名指并于中指后,使羅紋按于脈上則得尺部,無名指并于中指后,長人并稍松,矮人并稍緊,不高不矮人則不松不緊置之大指屈首節(jié),以首節(jié)背面抵于臂后。
捻桿半月之后,桿上當覺脈行即可將二十八脈隨意取一心想其狀往來指下而脈狀自顯,但須次第練習必使二十八脈隨意想一脈,其脈即現(xiàn)指下,久之又久假親近人脈按之既能斷其脈行之狀也。
捻桿時,一時只能練一手,兩手須次第練之每日必訂一定時間,一手至少須照法捻桿一個時辰之久以為定課,閑時即當捻桿默想不必拘時,然注于脈上無一息之間斷,則指之羅紋靈可通神故曰通于禪也。
按人脈時,診者當正坐凝神,將吸氣送于丹田,輕輕呼出,數(shù)息后方按脈,則氣平心靜易得脈狀。
診人之脈,初取其浮部五十至起手,次取其中部五十至,起手再取共沉五十至然后斷其脈狀,此為至少之診察時間也,習久自熟,融會貫通亦不必拘泥也。
練此法者費時約百日即成若能加練更臻妙境矣。
此法為不傳之秘,愿醫(yī)者尊重而勤習之則了了,于心者自得分明顯于羅紋頂上而脈狀無形矣,得者其寶之。
-----------原來這么練診脈的啊!真是不容易!
-----------不知有沒有圖片
-----------"取筆桿表面均平潔凈中空者,約截一寸五六分長,以尺長之線穿入筆桿中兩端相系成環(huán)平時可將線纏于小指上,使筆桿不至離手以免拋失,如不欲纏于小指,不用時置衣袋中亦可但易失也。
筆桿制成捻桿之法處手用手之中三指按桿上,大指屈首節(jié),以首節(jié)背面平抵于桿后而捻只最宜注意之,然要使中三指之羅紋頂橫成一直線(中指縮二指略縮無名指不縮則羅紋頂自成直線)并使成一水平。"看不明白?
-----------學習了,回來真的好好練練.中醫(yī)把不準脈都不象中醫(yī)了
-----------給人號脈時 大指頭也有感覺 比較郁悶 看來還要加油
-----------中醫(yī)把不準脈都不象中醫(yī)了,看來還要加油
-----------分不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