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溫病條辨》卷一。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清營解毒,透熱養(yǎng)陰。
|
主治 | 暑溫,邪入手厥陰,脈虛,夜寐不發(fā),煩渴舌赤,時有譫語,目常開不閉,或喜閉不開及陽明溫病,邪在血分,舌黃燥,肉色絳,不渴者。邪熱初入營分,身熱夜甚,口渴或不渴,時有譫語,心煩不眠,或斑疹隱隱,舌絳而干,脈象細數(shù)。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上以水8杯,煮取3杯,每日3服。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1.《成方便讀》:方中犀角、黃連,皆入心而清火,犀角有輕靈之性,能解夫疫毒,黃連具苦降之質(zhì),可燥乎濕邪,二味為治溫之正藥;熱犯心包,營陰受灼,故以生地、元參滋腎水,麥冬養(yǎng)肺金,而以丹參領之入心,皆得遂其增液救焚之助;連翹、銀花、竹葉3味,皆能內(nèi)徹于心,外通于表,辛涼輕解,自可神安熱退,邪不自留耳。 2.《方劑學》:犀角咸寒清解營分之熱毒,為主藥;熱甚傷陰,故以玄參、生地、麥冬甘寒清熱養(yǎng)陰,共為輔藥;溫邪初入營分,根據(jù)“入營猶可透熱轉氣”的理論,佐以苦寒之黃連、竹葉心、連翹、銀花清心解毒,并透熱于外,使熱邪轉出氣分而解,體現(xiàn)了本方氣營兩清之法。丹參清熱涼血,并能活血散瘀,以防血與熱結,亦為佐藥。 |
備注 |
經(jīng)論書籍: | 《經(jīng)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nèi)經(jīng)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jīng)》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jīng)》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nèi)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chǎn)寶》 | 《產(chǎn)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jīng)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jīng)》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jīng)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