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全生指迷方》卷二。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若嗽,加五味子1兩,及灸脾腧百壯。
|
功效 | |
主治 | 熱從腹起,上循胸腋,繞頸額,初微而漸至大熱,發(fā)無(wú)時(shí),遇饑則劇,中脘不利,善食而瘦,其色蒼黃,肌肉不澤,口唇干燥,由脾氣素弱,曾因他病,誤服熱藥入于脾,脾熱則消谷引飲,善消肌肉,其脈濡弱而疾。
|
制備方法 |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
用法用量 | 每服30丸,食前米飲送下。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