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姜附湯
|
處方來源 | 《傷寒論》。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回陽。
|
主治 |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以水3升,煮取1升,去滓頓服。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1.《古方選注》:干姜附子湯,救太陽壞病轉(zhuǎn)屬少陰者,由于下后復(fù)汗,一誤再誤,而亡其陽,致陰躁而見于晝?nèi)眨顷柾鲈陧暱桃。?dāng)急用生干姜助生附子,純用辛熱走竄,透入陰經(jīng),比四逆之勢力尤峻,復(fù)渙散其陽,若猶豫未決,必致陽亡而后己。 2.《傷寒瘟疫條辨》:此即四逆減去甘寒之甘草,為回陽重劑。若加增藥味,反牽制其雄悍之力,必致迂緩無功矣。干姜辛以潤燥散煩,和表里之誤傷;附子熱以溫中固表,調(diào)陰陽于既濟(jì),陽回即可用平補(bǔ)之藥。蓋陽既安堵,即宜休養(yǎng)其陰,切勿誤用辛熱太過之藥,轉(zhuǎn)化他患也,審之慎之。 |
備注 | 姜附湯(《局方》卷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