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樟樹根、油炸條 |
漢語拼音 | hong ye mujiangzige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樟科植物紅葉木姜子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紅葉木姜子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4-10m。小枝無毛;頂芽圓錐形,鱗片無毛或僅上部有稀疏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8-18mm,無毛;葉片橢圓形或披針狀橢圓形,長3.5-7cm,寬1.5-3.5cm,兩端漸狹或先端圓鈍,膜質(zhì),下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嫩枝、葉脈、葉柄常為紅色。傘形花序腋生;花單性,雌雄異株;每一花序有雄花10-12朵,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花梗密被灰黃色柔毛,花破裂片6,黃色,寬橢圓形,長約2mm,先端鈍圓,外面中肋有微毛或近無毛,內(nèi)面無毛,能育雄蕊9,花絲短,無毛,黃色,退化雌蕊細(xì)小,無毛,柱頭2裂;雌花較小,花被裂片長2mm,雌蕊無毛,長2mm,子房卵形。果圓球狀,黑色,直徑約5mm,梗長0.8-1cm,先端稍增粗,有疏柔毛;ㄆ3-4月,果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陜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谷常綠闊葉林中空隙處或林緣。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洗凈,切片,陰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fēng)散寒止痛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散寒止痛藥 |
主治 | 感冒頭痛;風(fēng)濕骨痛;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植物名實(shí)圖考》載有野春桂,云:"野春桂花倮儸持售于市,見其折枝,紅干獨(dú)勁,綠葉未生,擎來圓紫苞,迸出金粟。滇俗佞佛,供養(yǎng)無虛,但有新萼,俱作天花也。"上述記載為較嫩植物,莖紅色,尚未生葉,已有圓紫花苞。再觀察附圖形態(tài),證明野春桂即為樟科植物紅葉木姜子。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Litsea rubescens Lec. |
科屬分類 | 樟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