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毛狗條根
|
漢語拼音 |
zao liu ge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楊柳科植物皂柳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灌木或喬木。小枝紅褐色、黑褐色或綠褐色。芽有棱,常外彎,紅褐色或栗色。葉片披針形、長圓狀披針形、卵狀長圓形或狹橢圓形,長4-8(-10)cm,寬1-2.5(-3)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至圓形,幼葉發(fā)紅色;全緣;葉柄長約1cm;托葉小,比葉柄短,半心形,邊緣有牙齒;ㄐ蛳热~開放或近同時開放,雄花序長1.5-2.5(-3)cm;雄蕊2,花藥大,花絲纖細(xì),離生;苞片赭褐色或黑褐色;腺體1,卵狀長方形;雌花序圓柱形,長2.5-4cm;子房狹圓錐形,花柱短至明顯,柱頭2-4裂;苞片赭褐色或黑褐色;腺體同雄花。蒴果長可達(dá)9mm,開裂后果瓣向外反卷;ㄆ4月中、下旬至5月初,果期5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北、西南、及陜西、甘肅、青海、浙江、湖北、湖南、西藏。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谷溪流旁、林緣或山坡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挖,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苦;澀;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fēng)除濕;解熱止痛
|
功效分類 |
清熱藥;祛風(fēng)濕藥
|
主治 |
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頭風(fēng)頭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5-30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或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adix Salicis Wallichian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Salix wallichiana Anderss.
|
科屬分類 |
楊柳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