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鷯哥利,鳥舌草、了哥舌、利尖草、白花蛇舌草 |
漢語拼音 | liao ge she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Pineleaf hedyotis |
藥材基原 | 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松葉耳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松葉耳草,一年生纖弱草本,長15-25cm。莖披散,多分枝,銳四棱柱形,下被微毛。葉叢竹或輪生,少對生;無葉柄;托葉短鞘狀,先端理解成數(shù)條剛毛;葉片線形,長1-4cm,寬1-2mm,先端急尖,兩面粗糙,上面深綠色或帶紫色,下面綠色僅具1條中脈。團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小花3-10朵;無總花梗;苞片披針形;花梗長0.8-1mm;花4數(shù);萼簡倒圓錐形,長1-1.5mm,裂片鉆尖,具睫毛;花冠白色或稍帶紫紅色,簡狀,長約8.5mm,裂片長圓形,長約4mm;雄蕊著生于花冠簡喉部;柱頭2裂。蒴果卵形,長2-2.5mm,直徑1.5-2mm,被粗毛,僅先端開裂;種子有棱;ㄆ谇锒,果期秋冬至翌春。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福建、廣東、海南、廣西、云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低海拔丘陵、曠地或海灘沙地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采收,鮮用或切碎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莖黑褐色,多分枝,具銳四棱。葉輪生,葉片極狹,狀如松針,長12-25mm,急尖,粗糙;托葉合生成短鞘,頂部裂成數(shù)條剛毛;無柄。團傘花序有花3-10朵,無總花梗,苞片披針形;花4數(shù),萼簡倒圓錐形,被毛,花冠簡狀,長約8.5mm,理解片矩圓形,雄蕊著生于花冠簡喉部。蒴果近卵形,被毛,頂部開裂,有宿萼。氣微味淡。 |
中藥化學成分 | 全草含β-谷甾醇(β-Sitosteol)以及熊果酸(Ursolic acid)等三萜類化含物。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淡甘;平 |
歸經(jīng) | 肝;脾經(jīng) |
功效 | 消積;除脹;散瘀;解毒 |
功效分類 | 活血祛瘀藥 |
主治 | 小兒疳積;潮熱;瘡癤癰疽;跌打腫痛;毒蛇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 3-6g,鮮品30-45g。外用:適量,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陸川本草》: 消腫止痛,治跌打損傷,瘡癰,蛇傷。 2.《廣西中藥志》:清熱,祛積,止血,消腫。治小兒疳積、潮熱。 |
考證 | 出自《陸川本草》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Hedyotis Pinifoli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Hedyotis pinifolia Wall.[ Oldenlan-dia pinifolia(Wall.) K. Schum.] |
科屬分類 | 茜草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