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藥學理論 > 中國中藥 > 正文:米皮糠 功效主治/用法用量/化學成分查詢
    

米皮糠

  
別名 舂杵頭細糠、谷白皮、細糠、杵頭糠、米秕、米糠
漢語拼音 mi pi kang
英文名 Rice bran
藥材基原 為禾本科植物稻的穎果經(jīng)加工而脫下的種皮。
動植物形態(tài) 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稈直立,叢生,高約1m左右。葉鞘無毛,下部者長于節(jié)間;葉舌膜質(zhì)而較硬,披針形,基部兩側(cè)下延與葉鞘邊緣相結(jié)合,長5-25mm,幼時具明顯的葉耳;葉片扁平,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30-60cm,寬6-15cm。圓錐花序疏松,成熟時向下彎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長圓形,兩側(cè)壓扁,長6-8mm,含3小花,下方兩小花退化僅存極小的外稃而位于1兩性小花之下;穎極退化,在小穗柄之頂端呈半月形的痕跡;退化外稃長3-4mm,兩性小花外稃,有5脈,常具細毛,有芒或無芒,內(nèi)稃3脈,亦被細毛;鱗被2,卵圓形,長1mm;雄蕊6;花藥長2mm;花柱2枚,筒短,柱頭帚刷狀,自小花兩側(cè)伸出。穎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資源分布 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區(qū)。
生態(tài)環(huán)境 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區(qū)。
藥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儲藏 加工粳米、秈米時,收集米糠,曬干。
藥用部位
生藥材鑒定 性狀鑒別 呈破塊狀,大小不一,完整者呈長橢圓形或披針形,長5-9mm,寬1-2mm。表面黃色灰黃色,具縱向細棱數(shù)條;內(nèi)面色較淡,光滑,頂端狹,有小的突起;基部有突起的點狀種臍。偶夾有白色半透明的種仁和未破的谷粒。質(zhì)稍硬。氣微,味淡。
中藥化學成分 含三萜烯醇阿魏酸酯(triterpene alcohol feru-late),通稱谷維醇(oryzanol),其中包括環(huán)木菠蘿烯醇(cycloartenol),24-甲基環(huán)木菠蘿烷醇(24-methylcycloartanol),環(huán)木菠蘿烷醇(cycloartanol),膽甾醇(cholesterol),三甲基甾醇(trimethylsterol),二氫-γ-谷甾醇(dihydro-γ-sitosterol),二氫-β-谷甾醇,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24-亞甲基環(huán)木菠蘿烷醇(24-methylene cycloartanol)等的阿魏酸酯;磷脂有磷脂酰乙醇胺(phosphatidylethanolamine),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和磷脂酰膽堿(phosphatidylcholine);糖脂有酰化了的甾醇基葡萄糖和二半乳糖基二;迹╠igalactosyl diacylglycerol),D-吡喃葡萄糖基β(1→4)-D-吡喃葡萄糖基-β-(1→3')-β-谷甾醇(D-glucopyranosyl-β-(1→4)-D-glucopyranosyl-β-(1→3')-β-sitosterol),D-吡喃葡萄糖基-β-(1→3)-D-吡喃葡萄糖基-β-(1→3')-β-谷甾醇[D-glucopyranosyl-β-(1→3)-D-glucopyranosyl-β-(1→3')-β-sitosterol],D-吡喃葡萄糖基-β-(1→4)-D-吡喃葡萄糖基-β-(1→4)-D-吡喃葡萄糖基-β-(1→3')-β-谷甾醇[D-glucopyranosyl-β-(1→4)-D-glucopyranosyl-β-(1→4)-D-glucopyranosyl-β-(1→3')-β-sitosterol];甾醇酯化合物主要為谷甾醇亞油酸酯(sitosteryl linoleate),谷甾醇油酸酯(sitosteryl oleate);長鏈烷基酯主要為三十烷基山菕酸酯(triacontanyl behenate),二十八烷基棕櫚酸酯(octacosanyl palmitate)和三十四烷基山菕酸酯(tetratriacontanyl behenate);短鏈烷基酯主要為油酸甲酯(methyl oleate)油酸乙酯(ethyl oleate),棕櫚酸甲酯(methyl palmitate);維生素B6衍生物:5'-O-[6-O-[(+)-5-羥基二氧吲哚-3-乙;鵠-β-纖維二糖基]吡哆醇{5'-O-[6-O-[(+)-5-hydroxy-dioxyindole-3-acetyl]-β-cellobiosyl]-pyridoxine},5'-O-(β-纖維二糖基)吡哆素[5'-O(β-cellobiosyl)-pyridoxine],4'-O-(β-D-葡萄糖基)-5'-O-(β-纖維二糖基)吡哆醇[4'-O-(β-D-glucosyl)-5'-O-(β-cellobiosyl)-pyridoxine];碳氫化合物主要為碳數(shù)29-31的直鏈烷烴和烯烴;此外,還含植酸鈣鎂(phytin),植酸(phytic acid),角鯊烯(squalene),阿魏酸(ferulic acid),甾醇、高級脂肪醇、鼠李糖(rhamnose),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甘露糖(mannose),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glucose),乳清酸(orotic acid),糠甙(nukain),以及多種具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或降血糖作用的多糖和具抗腫瘤活性的蛋白質(zhì)。
理化性質(zhì)
中藥化學鑒定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炮制方法
劑型
中藥制藥工藝
藥理作用 1.改善植物神經(jīng)作用:
谷維醇能作用于下視丘、大腦邊緣系統(tǒng),口服10-30mg,每日3次或皮下、肌注10mg,可改善植物神經(jīng)的功能障礙。實驗證明,它能促進大鼠之生長,增加肝臟中糖元的含量。對切除卵巢之大鼠,皮下注射可引起動情期改變,口服則無效;對小鼠、羊、牛亦可引起此等改變。劑量增加,作用并不增強。對大鼠并無維生素E樣作用。
2.抗癌作用:
從稻梗、殼或糠麩中提得一種抗癌物質(zhì),對移植的小鼠艾氏腹水癌及肉瘤-180有效。
3.副作用:
糙米上寄生某種青霉菌(PenicilliumislandicumSopp.)后(日文稱黃變米),可產(chǎn)生毒性物質(zhì),即含氯的多肽類及黃色毒素(Luteoskyrin),大量飼喂動物(鼠或家)可致急性肝損害而招致死亡,長期小量可引起動物肝硬變。
藥理學
藥代動力學
毒理學
藥物配伍
藥性 甘;辛;溫
歸經(jīng) 大腸;胃經(jīng)
功效 開胃;下氣
功效分類 和胃藥
主治 噎膈;反胃;腳氣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30g;或入丸、散。
用藥禁忌
不良反應及治療
選方
臨床運用
各家論述 1.《別錄》:主卒噎。
2.江穎《食物本草》:通腸,開胃,下氣,磨積塊。
3.《本經(jīng)逢原》:舂杵頭糠,能治噎膈,消磨胃之陳積也,然惟暴噎為宜。
考證 出自《本草綱目》
藥物應用鑒別
藥典收錄
藥材拉丁名 Testa Oryzae Sativa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Oryza sativa L.
科屬分類 禾本科
出處 《中華本草》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沒有相關(guān)文章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10,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