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雞排骨草,野靛
|
漢語拼音 |
ji gua gu cao
|
英文名 |
Herb of Glabrous Pogostemon
|
藥材基原 |
為唇形科植物刺蕊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草本植物,高0.5-2m。莖直立,四棱形,幼時被柔毛,后變無毛。葉對生;葉柄長3-7cm,被疏柔毛;葉片卵圓形,長6-13cm,寬3-9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重鋸齒,兩面被柔毛。輪傘花序多花,組成連續(xù)或稍間斷的假穗狀花序,頂生或腑生,長3-20cm;小苞片卵圓形,長約為1.5mm,略被毛;花萼卵狀筒形,長約3mm,外面柔毛,萼齒5,三角形,等長,約為萼筒1/3長;花冠白色或淡紅色,長約5mm,上唇3裂,外面被短毛,下唇全緣,無毛;雄蕊4,外伸,伸出部分與花冠頭2深裂;花盤杯狀。小堅果圓形,稍壓扁狀;ㄆ11-翌扯3月,果期12-翌年3、4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醅、南部及東南部。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900-2700m的山坡、路旁、荒地、山谷或林中等陰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本品1%-2%節(jié)餾油滴鼻給藥,對小鼠感染流感病毒FM1有較明顯的保護作用,而0.5%時保護效果較差,0.2%以下時小鼠無保護作用,口服和皮下注射給藥無效。以本植物油為上制成的藥膏,對人群預防感冒也有較好的保護作用[1]。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涼血止血;化濕和中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涼血止血藥
|
主治 |
肺結核;咳血;吐血;急性胃腸炎;小兒疳積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0-6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云南思茅中草藥選》。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Pogostemonis Glabr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Pogostemon glaber Benth.
|
科屬分類 |
唇形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