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松筋藤
|
漢語拼音 |
dian nan qian li guang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Ho Groundsel
|
藥材基原 |
為菊科植物滇南千里光的藤莖。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滇南千里光 攀援藤本,長達(dá)3m或更長。莖木質(zhì),牽繞,直徑達(dá)8mm,有條紋,被茸毛,葉互生;有牽繞的長柄,長達(dá)6cm;葉片心形,長達(dá)12cm,寬達(dá)10cm,基部心形,有時(shí)稍戟形,先端爭尖,有尖產(chǎn)砂,邊緣有波狀淺齒,有5條向先端弧曲的掌狀脈,上面近無毛或有糙毛,下面沿脈被茸毛;上部葉漸小。頭狀花序,多數(shù),排列成腋生的復(fù)傘房花序;有細(xì)長梗及條形苞葉;總苞筒狀,長約7mm,直徑約4mm,被茸毛;總苞片約8個(gè),條形,先端尖,邊緣膜質(zhì);花管狀,約8個(gè),花冠長約為總苞的兩倍,黃色。瘦果,圓柱形,長約4mm;冠毛白色,長約8mm;ㄆ10月至翌年1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疏林下及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微苦;性微溫
|
歸經(jīng) |
|
功效 |
祛風(fēng)除濕;舒筋通絡(luò)
|
功效分類 |
祛風(fēng)濕藥
|
主治 |
風(fēng)濕痹痛;關(guān)節(jié)屈伸不利;小兒麻痹癥后遺癥;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0g,大劑量可用至3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地上部藤莖:味辛、微苦、性微溫。有舒筋活絡(luò)、祛風(fēng)除濕的功能。用于風(fēng)濕痹痛、肌腱攣縮,小兒麻痹后遺癥。
|
考證 |
始載于《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Senecionis hoi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Senecio hoi Dunn [Gissampelopsis uolubilis (Bl) Miq.]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