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田中螺、黃螺 |
漢語拼音 | tian luo |
英文名 | river snail |
藥材基原 | 為田螺科動物中國圓田螺和中華圓田螺的全體。 |
動植物形態(tài) | 1.中國圓田螺,貝殼大,外形呈圓錐形,其高度大于殼口高度。殼頂尖。體螺層膨大。貝殼表面光滑無肋,具有細(xì)密面明顯的生長線,有時在體螺層上形成褶襞。殼面黃褐色或綠褐色。殼口呈卵圓形,上方有一銳角,周緣具有黑色框邊,外唇簡單,內(nèi)唇上方貼覆于體螺翅上,部分或全部遮蓋臍孔。臍孔呈縫狀。厴角質(zhì),為一黃褐色卵圓形薄片,具有明顯的同心圓的生長紋,厴核位于內(nèi)唇中央處。 2.中華圓田螺,貝殼大,呈卵圓形,殼質(zhì)薄而堅實。殼高50mm,寬40mm。螺層6-7層,各層表面膨大,螺層在寬度上增長迅速,螺旋部較短而寬;體螺層特別膨大;殼頂尖銳,縫合線深。殼面呈綠褐色或黃褐色。殼口為卵圓形,周緣經(jīng)常具有黑色的框邊。外唇簡單內(nèi)唇肥厚,遮蓋臍孔。臍孔呈縫狀。 |
資源分布 | 1.本種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 2.分布于河北、山東、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1.生活于水草茂盛的湖泊、水庫、河溝、池塘及水田內(nèi),常以寬大的足部在水庫及水草上爬行。以多汁水生植物的葉及藻類為主要食料。 2.生活于池塘、湖泊、水田及緩流的小溪內(nèi)。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春季至秋季捕捉,捕得后洗凈,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以干凈無泥。完整不破碎者為佳,干燥的田螺。全體已縮入螺殼內(nèi),螺殼圓錐形,外面灰裼色,有光澤,質(zhì)脆易碎。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本品含蛋白質(zhì),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硫胺素(thiamine),核黃素(riboflaivine),煙酸(nicotinic acid),維生素A等。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1.利尿作用。 2.生肌作用。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配車前子:治療水腫;配黃連:清熱瀉毒;配麝香:清熱解毒;配冰片: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藥性 | 味甘;咸;性寒 |
歸經(jīng) | 肝;脾;膀胱經(jīng) |
功效 | 清熱;利水;止渴;解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藥;利水藥 |
主治 | 小便赤澀;目赤腫痛;黃疸;腳氣;浮腫;消渴;痔瘡;疔瘡腫毒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適量,煎湯;取涎;或煅存性研末。外用:適量,取涎或搗敷。 |
用藥禁忌 | 1.《本草經(jīng)疏》:目病非關(guān)風(fēng)熱者不宜用。 2.《本經(jīng)逢原》:過食,令人腹痛泄瀉,急磨木香酒解之。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別錄》:汁:主目熱赤痛,止渴。 2.陶弘景:煮汁療熱,醒酒,止渴。 3.《本草拾遺》:煮食之,利大小便,去腹中結(jié)熱,目下黃,腳氣沖上,小腹結(jié)硬,小便赤澀,腳手浮腫;生浸取汁飲之,止消渴;碎其肉敷熱瘡。 4.《綱目》:利濕熱,治黃疸;搗爛貼臍,引熱下行,止噤口痢,下水氣淋閉;取水搽痔瘡胡臭,燒研治瘰疬癬瘡。 |
考證 | 出自1.《藥性論》。 2.《本草經(jīng)集注》。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1.田螺和田螺殼:兩者均有止血之功。然田螺性寒,功專清熱利水,善治熱結(jié)小便不通,黃疸,腳氣,水腫等證。而田螺殼性平,長于和胃止瀉,善治反胃吐食,泄瀉等證。又田螺能解毒消腫,能治目赤腫痛,疔瘡腫毒,而田螺殼能化痰止驚,用治小兒驚風(fēng)。 2.田螺和蝸牛:兩者均清熱,解毒,消腫之功。但田螺偏于清熱利水,善治小便不利,黃疸等證。而蝸牛偏于祛風(fēng)清熱,善治風(fēng)熱驚癇。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1.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Gray). 2.Cipangopaludina carthayensis(Heude). |
科屬分類 | 田螺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