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牛虱子、狗屁藤、小樺葉、梗麻、毛蔥根、細(xì)心麻粟、毛蔥葉、小狗核桃。
|
漢語拼音 |
jin na xiang
|
英文名 |
Root or leaf of Pilose Triumfetta
|
藥材基原 |
為椴樹科植物長鉤刺蒴麻的根和葉。
|
動植物形態(tài) |
長勾刺蒴麻 木質(zhì)草本或亞灌木,高1cm。嫩枝被黃褐色長茸毛。單葉互生;葉柄長1-2cm;葉片厚紙質(zhì),卵形或長卵形,長3-7cm,先端漸尖或銳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上面有稀疏星狀茸毛,下面密被黃褐色厚星狀茸毛,邊緣有不整齊鋸齒;基出脈3條,兩側(cè)脈上行超過葉片中部。聚傘花序1至數(shù)枝腋生,花序柄長5-8mm;花柄長3-5mm;苞片披針形,長1mm;萼片狹披針形,長7mm,先端有角,被毛;花瓣黃色,與萼片等長;雄蕊10;子房被毛。蒴果有刺長8-10mm;刺被毛,先端有鉤;ㄆ谙募,果期8-12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臺灣、廣東、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干燥的低坡灌叢中或路旁及田上。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冬季挖根,洗凈泥土,切片曬干。葉,春季采收,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微辛;性溫
|
歸經(jīng) |
肝經(jīng)
|
功效 |
活血行氣;散瘀消腫
|
功效分類 |
活血藥;行氣藥
|
主治 |
有經(jīng)不調(diào);癥積疼痛;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Triumfetta pilosa Roth
|
科屬分類 |
椴樹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