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shan tao shu p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伯樂樹科植物伯樂樹的樹皮。 |
動植物形態(tài) | 伯樂樹 喬木,高達20m。奇數羽狀復葉長達80cm;葉柄長10-18cm,小葉柄長2-10mm;小葉7-13,對生,長圓形、狹卵形或狹倒卵形,不對稱,長9-20cm,寬3.5-8cm,上面無毛,下面粉綠色或灰白色,被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長20-30cm,軸密被銹色微柔毛;花梗長2-3cm;花萼鐘形,長1.2-1.7cm,具不明顯5齒,外面密被微柔毛;花瓣5,粉紅色,長約2cm,內面有紅色縱條紋;著生于花萼筒上部;雄蕊5-9;子房3室,每室2胚珠。蒴果橢圓球形或近球形,長2-4cm,木質,厚約2.5mm。種子近球形;ㄆ3-9月,果期5月至翌年4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西南及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地林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特性 喜涼爽、雨量豐富的濕潤環(huán)境。適生于海拔500-1500m的山區(qū)。而栽培在海拔約100m的地區(qū),生長較緩慢。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排水良好、深厚而富含腐殖質的壤土為好。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3-4月播種。播種前需用清水浸種,并拌入1倍量的河沙,搓去種子表層臘質,按行距30cm開淺溝,將種子以5cm的粒距點插入溝內,覆土,澆水保濕。育苗:年后,苗高30-40cm時,按行株距400cm×400cm開穴定植,每穴栽1株。 田間管理 定植后頭2個月要經常澆水,以利幼苗成活。在無蔭蔽條件的育苗地,應搭棚蔽蔭,蔭蔽度40%-50%。每年結合中耕除草追肥3次。 |
采收和儲藏 | 春、夏季植株生長旺盛時采收。將樹伐倒,按40-60cm的長度環(huán)割干枝,剝下干皮和枝皮。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樹干含3-表白樺脂酸(3-epi-betulinic acid),短葉松黃烷酮(pinobanksin),胡蘿卜甙(daucosterol), β-谷甾醇(β-sitosterol)。 葉含2-羥基-2-甲丙基芥子油甙(2-hydroxy-2-methylpropylglucosinolate),3,4-二羥基苯甲基芥子油甙(3,4-dihydroxybenzylglucosinolate)。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辛;平 |
歸經 | |
功效 | 活血祛風 |
功效分類 | 活血祛風藥 |
主治 | 筋骨疼痛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6-9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Bretschneidera sinensis Hemsl.[B.yunshanensis Chunet How] |
科屬分類 | 伯樂樹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