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鬼棉花、仰天盅、水麻、假芙蓉。 |
漢語拼音 | ang tian lian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梧桐科植物昂大蓮的根。 |
動植物形態(tài) | 昂天蓮 灌木,高1-4m。幼枝密被星狀茸毛。葉互生;葉柄長1-10cm;托葉條形,長5-10mm,脫落;葉片心形或卵狀心形,有時(shí)為3-5淺裂,長10-22cm,寬9-10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或斜心形,上面無毛或被稀疏的星狀柔毛,下面密被短茸毛;基生脈3-7條,葉脈在兩面均凸起。聚傘花序具1-3朵花,萼片5,披針形,近基部連合,長15-18mm,兩面均密被柔毛;花瓣5片,紅紫色,匙形,長達(dá)2.5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凹陷且有毛,與退化雄蕊的基部連合;發(fā)育雄蕊15,每3枚集合成1束,在退化雄蕊的基部連合并與退化雄蕊互生,退化雄蕊5,近匙形,兩面均被毛;子房長圓形,長約1.5mm,略被毛,子房5室,有5條溝紋,長約1.5mm,花柱三角狀舌形,長約為子房的1/2。蒴果膜質(zhì),倒圓錐形,直徑約3-6cm,被星狀毛,具5縱翅,邊緣有長絨毛,先端截形。種子多數(shù),長圓形,黑色,長約2mm。花期春、夏季。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云南、貴州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谷溝邊或林緣。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冬季挖取根部,洗去泥沙,切片,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生物學(xué)特性 喜溫暖氣候,稍耐旱,不耐寒。對土壤要求不嚴(yán),但以向陽而肥沃疏松的砂質(zhì)壤土栽種為好。 栽培技術(shù) 用種子繁殖。春播:于3月下旬至4月中旬,直播和育苗移栽,直播按行株距50cm×50cm開穴播種,每穴播種5-6粒,播后覆細(xì)土2cm,澆水保濕。10-15天發(fā)芽。育苗移栽:按行距25cm開溝條播。種子粒距8-10cm,播后蓋細(xì)土2cm,澆水保濕。苗高35cm時(shí),按行株距40cm×40cm定植。 田間管理 穴播苗高10cm時(shí),間苗,每年中耕除草4次,5、8月分別追施復(fù)合肥或農(nóng)家肥1次,冬季追施堆肥或廄肥1次,并進(jìn)行培土。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根皮含馬斯里酸(maslinic acid),α-香樹脂醇(α-amyrin),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及咖啡酸(caffeic acid)等。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苦;辛;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通經(jīng)活血;消腫止痛 |
功效分類 | 通經(jīng)活血藥;消腫止痛藥 |
主治 | 月經(jīng)不調(diào);瘡瘍癤腫;跌打損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浸酒搽。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mbroma augusta(L.)L.f.[Theobroma augusta L.;Abroma fastuosa Jacq.] |
科屬分類 | 梧桐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