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野山茶、馬垮皮、黑羊巴巴 |
漢語拼音 | yu e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唇科植物羽萼木的葉或全株。 |
動植物形態(tài) | 羽萼木,灌木,高1-3m。多分枝。莖、枝密被綿毛。葉對生或3葉輪生;葉柄長0.8-2.5cm,密被絨毛;葉片長圓狀橢圓形,長10-20cm,寬3-7cm先端長漸尖,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邊緣具小圓齒狀鋸齒,上面被微柔毛,下面被絨毛。圓錐花序頂生,由穗狀花序組成,通常長10-15cm,密被絨毛或綿狀絨毛,穗狀花序長4-7cm,其下承以總苞狀苞片,小苞片線形,長約1mm,花白色,長約2mm,雄花和兩性花異株;雌花;花萼鐘形,長約1.5mm,萼齒5,被有羽毛;花冠細(xì)小,冠筒幾與花萼等長或略超出,外面被微柔秘,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略大;雄蕊4,不發(fā)育內(nèi)藏子房4裂,先端具柔毛,花柱伸出長達(dá)花冠1倍,柱頭2裂。兩性花:花萼微小,長約0.6mm,萼齒5,被有羽毛;花冠長約3mm,上唇先端微缺,下唇3裂,中裂片較大,卵狀長圓形形,雄蕊4,發(fā)育,前對稍長,伸出;子房4裂,花柱略伸出,柱頭2裂。小堅果倒卵形,長約1mm,黃褐色,先端具柔毛。花期1-3月,果期3-4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云南。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00-2200m的熱帶地區(qū)的稀樹林或灌木叢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叢春、夏季采收,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辛;性平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止血;解毒止癢 |
功效分類 | 止血藥;解毒止癢藥 |
主治 | 鼻衄;咳血;外傷出血;皮炎;癬癥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粉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Colebrookea oppositi folia Smith |
科屬分類 | 唇形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