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筋骨草、散血草
|
漢語拼音 |
bA du c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唇形科植物大籽筋骨草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大籽筋骨草,直立草本,高15-40cm。莖四棱形,有槽,被疏柔毛,幼部被濃密的白色長柔毛。葉對生;葉柄長2-5cm,具狹翅,被疏柔毛;葉片紙質(zhì),倒披針形、卵狀披針形或橢圓狀卵形,長4-10cm,寬1.8-4.5cm,先商標鈍或急尖,基部楔形,下延,兩面被長柔毛或糙伏毛,邊緣具波狀齒,具緣毛。輪傘花序具6-12花,多數(shù)在莖、枝中上部著生,漸向上密集,組成穗狀花序;苞片下部者與莖葉同形,上部漸變;花萼漏斗狀,外面在脈上及萼齒被長糙伏毛,內(nèi)面無毛,具10脈,萼齒5;花冠藍色、藍紫色或紫色,筒狀,長7-9mm,斜出,外面被疏柔毛,內(nèi)面近基部有毛環(huán),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2淺裂,下唇伸長,3裂;雄蕊4,二強;花柱細弱,伸出花冠很多,無毛,先端2淺裂;花盤環(huán)狀;子房4裂,無毛。小堅果倒卵狀三棱形,背部具極顯著的網(wǎng)狀皺紋,腹部具果臍,果臍占腹面的2/3-3/4;ㄆ1-3月,果期3-5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臺灣、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350-1750m,有時可達2600m的林下陰濕處、水溝邊及路邊草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2-3月花開時采收,洗凈,曬干或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全草含大籽筋骨草(ajugamacrin)A、B、C、D、E及山苦草素(ajugapantin)A。此外還有脯氨酸(proline),羥脯氨酸(hydroxyprol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蛋氨酸(methionine),酷氨酸(tyrosine),纈氨酸(val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甘氨酸(glycine),脂肪酸(fatty acid)及不飽和脂肪酸(unsadfatty acid)等。
|
中藥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辛;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涼血;散瘀止痛
|
功效分類 |
清熱涼血藥;散瘀止痛藥
|
主治 |
肺熱咳嗽;吐血;衄血;赤;淋痛;風濕痹痛;跌打腫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湯洗。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juga macrosperma Wall. Ex Benth.
|
科屬分類 |
唇形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