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陜西中醫(yī)1987,8(10):445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薄荷6g,荊芥10g,羌活10g,生石膏30g,馬鞭草30g,黃芩10-15g,柴胡10-15g,甘草5g。 |
加減 | 咽喉疼重加射干10g、桔梗6g;年老體弱加黨參10g;挾濕加藿香、佩蘭、法夏各10g。 |
功效 | |
主治 | 外感高熱。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2-3劑水煎,每4小時1次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外感高熱61例中,男33例,女28例,年齡1歲以上;病程1日以上。體溫在1-2日內(nèi)降至正常,主癥消失或基本消失為顯效,共54例;體溫在1-3日內(nèi)降至正常,主癥基本消失或減輕為有效,共2例;達不到以上標(biāo)準(zhǔn)為無效,共5例,總有效率為92%。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