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粵衛(wèi)藥準字(1982)第115023號。 |
劑型 | 散劑 |
藥物組成 | 猴子棗、全蝎、豬牙皂、細辛、石菖蒲、草豆蔻、琥珀、珍珠、牛黃、麝香、川貝母。 |
加減 | |
功效 | 清熱,除痰,鎮(zhèn)驚,通竅。 |
主治 | 痰熱壅盛所致的小兒高熱,驚風,咳喘等癥。主要用于治療呼吸道感染。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每瓶0.36g。1歲以上小兒每次0.36g,未滿周歲每次0.18g。日2次口服。 |
用藥禁忌 |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中亦載有“猴棗散”其藥味組成與本品有別,主治中風痰厥而致的喘促昏仆,語言蹇澀、癲狂驚癇及小兒急驚,壯熱神昏,喘咳痰盛,四肢抽搐。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解熱,抗炎,鎮(zhèn)咳,平喘作用。 1.解熱:(1)從白兔耳靜脈注射傷寒、副傷寒甲、乙三聯(lián)疫苗(0.8ml/kg),1小時后按體溫分成5組,各級分別灌胃給藥:猴棗散Ⅰ、Ⅱ、Ⅲ組分別為0.O75、0.3、0.6g/kg,阿司匹林組0.15g/kg,空白對照組以1%羧酸甲基纖維素鈉0.5ml/kg, 結果顯示:對照組注射菌苗后1小時體溫明顯升高,1.5小時達高峰(平均升高1.5℃),然后逐漸下降,7小時(即給羧酸甲基纖維素鈉6小時)退熱幅度為最高升溫值的80%。猴棗散有劑量依賴性退熱作用,O.075、0.3、0.6g/kg三組最高升溫平均值較對照組低(分別為1.4、1.2、1.1℃),其中0.3gg/kg及0.6g/kg劑量組與對照組相比,最高升溫值有顯著差異。三個給藥組分別在給藥后6、4及2小時體溫降至正常。(2)從大鼠頸背部皮下注入10%啤酒酵母混懸液0.4ml/10g,6小時后,按體溫升高程度均分5組。各組分別以下述藥物灌胃:猴棗散ⅠⅡ組分別為0.15g/kg及0.6g/kg、阿司匹林0.I5g/kg,空白對照組以1%羧甲基纖維素鈉灌胃,結果顯示:對照組在注酵母后6小時體溫明顯升高,0.5小時(即給羧甲基纖維素鈉后0.5小時)升至最高值,(平均升高1.5℃),其后體溫漸降。但給羧甲基纖維素鈉后6小時,退熱幅度僅為最高升溫值的40%。猴棗散0.15g/kg及0.6g/kg呈明顯的劑量依賴性的解熱 作用。分別于給藥后6小時及4小時體溫降至正常。 2.抗炎:將60只小鼠隨機分成4組,各級分別灌胃給予下述藥物:猴棗散0.3g/kg及1.2g/kg、阿司匹林0.10g/kg,空白對照組灌以1%羧甲基纖維素鈉,給藥容積均為0.2ml/10g。各組動物于給藥后1小時把二甲苯0.03ml滴于小鼠右耳,左耳作對照。用直徑8mm的打孔器分別在左、右同一部位打下圓耳片,稱重。左、右耳重差為腫脹程度。結果:猴棗散O.3及1.2g/kg對二甲苯引起小白鼠耳殼炎性腫脹均有輕度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別為9.6%及19.1%。其中猴棗散1.2g/kg組對炎癥的抑制與對照組相比,有非常顯著差異。 3. 鎮(zhèn)咳:將75只小鼠,隨機分成5組。各組分別給予下列藥物灌胃:猴棗散Ⅰ、Ⅱ、Ⅲ組為0.3、1.2、2。4g/kg, 對照組給1%羧甲基纖維素鈉,給藥容積均為0.2ml/10g。陽性對照組用磷酸可待因60mg/kg腹腔注射,給藥一小時后進行氨熏,結果顯示,猴棗徽1.2g/kg對氨水致咳有明顯抑制作用,減咳率分別達29.7%,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顯著。其劑量增至2.4g/kg時,減咳率升至49.5%,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非常顯著。 4.平喘:將引喘潛伏期合格的豚鼠50月(以400mmHg的恒壓噴入2%氯化乙酰膽堿如0.1%磷酸組織胺等容積混合液噴霧致喘),隨機分成5組:各組動物分別給予下列藥物灌胃:猴棗散Ⅰ、Ⅱ、Ⅲ組為0.113、0.452、0.904g/kg,空白對照組科以1%羧甲基纖維素鈉,給藥容量均為0.3ml/100kg。陽性對照組給予12.5%氨茶堿注射液1ml/kg(I25mg/kg)。給藥一小時后,重新測定各豚鼠引喘潛伏期,結果:猴棗散0.113g/kg對氯化乙酰膽堿與磷酸組織胺引起的豚鼠哮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它使引喘潛伏期延長15%,與對照組相比,差異非常顯著。隨著劑量增大至0.452、0.904g/kg,平喘作用相應增強。引喘潛伏期分別延長22.5%及31.5%,與對照組相比,差并非常顯著。 5.其他:灌服給藥對小鼠呼吸道分泌酚紅有明顯的依賴性的促進作用;離體試驗顯示:O.1%猴棗散對青蛙食道纖毛運動有一定促進作用。 |
毒性試驗 | 小鼠灌胃給藥最大耐受量為28.8g生藥/kg相當于小兒(按10公斤計)臨床日用量的400倍。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