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瑤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藥 >> 正文:瑰旁 -瑤藥甘菊、藥菊藥物說明書
    

瑰旁

  
一級分類
常用植物藥
二級分類
分類
瑰旁
年份
geih biangh
別名
甘菊、藥菊
來源
菊科植物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Ramat.)Tzvel.的全草或頭狀花序。
形態(tài)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莖直立,分枝或不分枝,被柔毛。單葉互生,卵形至披針形,長5~15厘米,羽狀淺裂或半裂,葉下面有灰白色短柔毛,基部楔形,有短柄。頭狀花序直徑2.5~20厘米,大小不一,單生或數個集生于莖、枝頂端;總苞多層,外層綠色,外面被柔毛;舌狀花白色、紅色、紫色或黃色等種種;管狀花黃色。瘦果不發(fā)育;ㄆ9~11月,果期10~11月。
生態(tài)分布
廣西各地有栽培;全國大部分省份亦有栽培;日本也有。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全草,花于霜降前盛開時采,曬干備用。
性味
味苦、甘,性涼。
功效
疏風散熱,清肝明目。
傳統(tǒng)應用
感冒發(fā)熱、高血壓、眩暈、小兒驚風、目赤腫痛、牙痛、疔瘡腫毒、婦女陰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花6~18克,全草15~30克,水煎或搗汁服;外用適量搗敷。
方例
1.疔瘡、無名腫毒 瑰旁(菊花)全草適量,搗爛取汁約250毫升,煮沸,米酒調服,渣敷患處。
化學成分
花含揮發(fā)油,成分主要為龍腦,樟腦,菊油環(huán)酮,還含水犀草素-7-葡萄糖甙,大波斯菊甙即芹菜素-7-O-葡萄糖甙[1],刺槐甙,芹菜素,芹菜素-7-O-李葡萄糖甙,刺槐素-7-O-葡萄糖甙,槲皮素-3-O-半乳糖甙,槲皮甙,異鼠李素-3-O-半乳糖甙,木犀草素-7-O-鼠李葡萄糖甙[2],木犀草素,β-欖香烯,百里香酚,二十一烷,二十三烷,二十六烷[3]及糖類和基酸[4]。
藥理
1.抗菌作用  菊花水煎液體外試驗對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有抑菌作用[1]。菊花水浸液對堇色毛癬菌、同心性毛癬菌、許蘭黃癬菌、奧杜盎小芽胞癬菌、銹色小芽胞癬菌、羊毛樣小芽胞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紅色表皮癬菌、星形奴卡菌有抑菌作用[2]。
2.對心血管系統(tǒng)的作用  菊花水煎醇沉制劑對離體免心有顯著擴張冠脈,增加冠脈流量的作用。于恒壓灌流液中注人1g生藥時,可使2min內冠脈流量增加約62%,并使心率平均減慢20%左右。較大劑量對在位犬心,亦可致冠脈流量平均增加40%左右,心肌耗量平均增加27%。對電刺激中樞神經引起的缺血性心電圖ST段壓低有減輕作用,心率無變化或減慢,與離體兔心實驗結果基本一致。對實驗性冠狀動脈硬化兔的離體心臟,也能增加冠脈流量和提高心肌耗氧量。初步研究結果表明,該制劑擴張冠脈的作用,與心肌收縮時代謝產物的舒血管作用以及β-腎上腺素能受體無關[3]。杭白菊酚性部分可以增加豚鼠離體心臟冠脈流量,提高小鼠對減壓缺氧的耐受能力[4]。
3.其他作用  菊花水煎劑給大鼠灌服3星期后,抑制其肝微粒體羥甲基戊二酰輔酶A還原酶的活力,并能激活肝微粒體膽固醇7α-羥化酶[5]。菊花粉配成10%水溶液對兔灌服20ml/kg,有縮短凝血時間的效果,焙成炭藥的作用較生藥有所增強[6]。菊花制劑還能抑制皮內注射組胺所致的局部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其10mg的效力和蘆丁2.5mg相當[7]。菊花乙酸乙酯和正丁醇提取物均能抑制HIV逆轉錄醇和HIV復制[8]。
化學成分參考文獻
[1]江蘇新醫(yī)學院:《中藥大辭典》(下冊),上?茖W技術出版社,1977:2009。
[2]Kaneta M,et al.C A,1978,88:186096f.
[3]Takahashi M,et al.C A,1979,91:137156d.
[4]邢振榮:《中草藥》,1992,23(3):129。
藥理參考文獻
[1]重慶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內科中醫(yī)中藥研究組;《微生物學報》,1960,8(1):52。 [2]曹仁烈等:《中華皮膚科雜志》,1957,(4):286。 [3]浙江醫(yī)科大學生理教研組:《新醫(yī)藥學雜志》,1979,(2):124。 [4]楊學運等:《浙江醫(yī)科大學學報》,1989,18(6):282。 [5]王樹立等:《生物化學雜志》,1987,3(4):319。 [6]山東省中醫(yī)藥研究所藥理組:《藥學通報》,1965,11(12):562。 [7]方柱伸等:《醫(yī)學中央雜志》,1965,(20):640。 [8]Hu C Q.《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1994,16(6):365。
附注
出處
中國瑤藥學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 名: (必填項)
    評論內容:
    沒有相關文章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