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Qi ye lian
|
傣藥名 | 當剁
|
別名 | 埋發(fā)悶批
|
中藥材基原 | 為五加科植物紅花鵝掌柴的莖、葉。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紅花鵝掌柴 Schefflera rubriflora Tseng et Hoo
喬木,高約7m。小枝粗壯,疏生星狀絨毛,髓實心。掌狀復葉,小葉7~8;葉柄長 25~35cm,無毛;小葉片紙質,長圓狀披針形,中央的較大,兩側的較小,先端尾狀漸尖,略呈鏟刀狀,基部鈍形至圓形,全緣;中脈上面平坦,下面比上面明顯,網(wǎng)脈兩面均不明顯。圓錐花序頂生,主軸幾無毛,長 30cm以上;傘形花序總狀排列在分枝上,直徑2cm,有花10~20朵;總花梗長l~2cm;苞片2枚,卵形,長l~2mm;花梗長5~6mm,小苞片小,卵形;花長約4mm,淡紅黃色,平時棕紅色;花瓣5,長三角形,長約3mm,無毛;雄蕊5,花絲長約4.5mm,子房8~9室,花柱合生成短柱,長約lmm,柱頭不明顯。果實球形,直徑約3mm,無毛;宿存花柱長約1.5mm,柱頭有不明顯的裂片8~9;花盤扁平;ü谇锛。
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山谷雨林中。云南西雙版納地區(qū)有分布。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多用鮮品。
|
藥材鑒別 | |
化學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淡、苦,性平。有小毒。入水、風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利膽退黃,除風止痛。
|
主治 |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莖、葉鮮品,30~50g,搗敷。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 |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德宏)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