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Ku qiao
|
傣藥名 | 帕泵宋
|
別名 | 帕孟
|
中藥材基原 | 為蓼科植物苦蕎麥的全株或根。
|
動(dòng)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苦蕎麥 Fagopyrum tatarlcum(1.) Gaertn.
一年生草本,高50~90cm。莖直立,分枝,綠色或略帶紫色,有細(xì)條紋。單葉互生,有長柄,柄之基部擴(kuò)大抱莖;葉片寬三角形,長2~7cm,寬2.5~8cm,先端急尖,基部心形,全緣;托葉鞘膜質(zhì),黃褐色。小花白色或淡紅色,總狀花序,花梗細(xì)長,花排列稀疏;花被5深裂,裂片橢圓形,長約2mm;雄蕊8個(gè),短于花被;花柱3,較短,柱頭頭狀。瘦果卵形,有3棱,棱上部尖利,下部圓鈍,黑褐色,有3條深溝。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于林邊或山坡草叢。分布于我國東北、西北、西南各地。野生或栽培。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備用。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全草含硝酸鹽還原酶(nitrate reductase)[1],蕓香苷(rutin)[2]。葉中含3',4’,5,7一四一O一甲基槲皮素七一O-α-L一吡喃鼠李糖基一(l→6)-O-β-吡喃葡萄糖苷〔3,4’,5,7-tet-ra-()- methjquercetin-3-O-a-L-rhamnopyranosyl-(l→6)-O一β-D-glucopyranoside][3]。果實(shí)含蛋白質(zhì)[4]。種子含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蕓香苷,山柰酚一3一蕓香糖苷(kaempferol-3-rutinoside),槲皮素一3一蕓香糖苷一7一半乳糖苷(quercetln-3-rutlnoslde-7-galactoside)[5]。
|
藥理作用 | 1.抗乙肝表面抗原作用 苦蕎頭水煎劑對(duì)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有明顯滅活作用[1]。
2.降血糖、血脂作用 連續(xù)服用苦蕎麥粉,有顯著降血糖作用,并對(duì)血膽固醇和三酰甘油有明顯的降低作用[2]。
|
性味 | 味酸、苦、微甜,性平。入水塔。
|
功效 | 清火解毒,消腫止痛。
|
主治 | 主治“攏沙龍接火,說鳳令蘭”(咽喉腫痛,口舌生瘡),“滾比滿來,優(yōu)彎優(yōu)來”(高血脂,肥胖病,糖尿病)。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根30g;葉15~30g。外用:全株20g,煎湯含漱。
|
注意事項(xiàng) | |
附方 |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xiàn) | 化學(xué)成分
[1]Tahir I,et a1.C A,1990,113:112555t
[2]Suzuki T,et a1.C A,1988,108:110986g
[3]Saxena V K,et a1.C A,1988,108:218953h
[4]Pausheva Z P,et al.C A,1981,95:93929j
[5]Sato H,et a1.C A,1980,93:44264ρ
藥理
[1]鄭民實(shí),等.中國醫(yī)院藥學(xué)雜志,1991,11(2):53
[2]王峰峰,等.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95,15(5):296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西雙版納》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