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Xiang ru
|
苗藥名 | |
苗藥拼音 | |
別名 | 吉如格-斯日布,協(xié)日-吉如格,高娃-昂給魯瑪-其其格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地上部分。
|
動(dòng)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海州香薷 Elsholtzia splendens Nakai ex F.Maekawa
一年生草本,高30~50cm。莖直立,被短柔毛,基部以上多分枝,分枝開展。葉矩圓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zhǎng)3~6cm,寬0.8~2.5cm,先端漸尖,基部狹楔形,邊緣具稀疏的鉤鋸齒,上面被疏柔毛,下面沿脈上被疏柔毛,密布凹陷腺點(diǎn);葉具柄,長(zhǎng)5~15mm。輪傘花序,并由多數(shù)組成頂生的穗狀花序,偏向-側(cè);苞片近圓形或?qū)捖研,長(zhǎng)約5mm,寬6~7mm,先端具尾狀芒尖;花萼鐘狀,長(zhǎng)2~2.5mm,外面被灰白色短柔毛,萼齒5,三角形,近相等,先端具刺芒狀尖頭,具緣毛;花冠玫瑰紫色,長(zhǎng)6~7mm,外面密被柔毛,里面有毛環(huán),上唇先端微缺,下唇開展,3裂,中裂片圓形,側(cè)裂片截形或近圓形;雄蕊4,前對(duì)較長(zhǎng),均伸出,花絲無毛;花柱超出雄蕊。小堅(jiān)果矩圓形,長(zhǎng)1.5mm,黑棕色,具小疣。花期9月,果期10月。
生于暖溫帶及亞熱帶的山地林緣灌木叢,也散生于田野和路旁。分布于遼寧、河北、內(nèi)蒙古、河南、山東、江蘇、浙江、江西、廣東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夏、秋季開花時(shí)割取地上部分,除去雜質(zhì)曬干。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苦、辛、澀,性溫。效糙、燥、輕。
|
功效 | 殺蟲,止糜爛,愈傷,祛巴達(dá)干。
|
主治 | 主治陰道蟲,肛門蟲,腸內(nèi)寄生蟲及皮膚寄生蟲等諸蟲疾。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煮散劑,3~5g;或入丸、散。
|
注意事項(xiàng) | |
附方 | |
制劑 | |
臨床研究 | |
參考文獻(xiàn) | 化學(xué)成分
(1)中國醫(yī)學(xué)科學(xué)院藥物研究所,等.中藥志(第四冊(cè)).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8.547
藥理
(1)李廣勛.中藥藥理毒理與臨床.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2.6
|
苗藥名出處 | |
參考 | 《中華本草》蒙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