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Yang ru xiong
|
維藥名 | 買斯提克
|
別名 | 麻思他其、捆都而《回回藥方三十六卷》,艾力庫如米、困都爾 如米,買斯提克 如米《拜地依藥書》
|
考證 | |
中藥材基原 | 為漆樹科植物黏膠乳香樹的樹脂。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黏膠乳香樹 Pistacia lentiscus L·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5m,樹皮棕褐色或灰棕色,平滑,具鱗片。葉互生,偶數羽狀復葉,小葉4~5對,小葉片長圓形至卵形,長2~3.5cm,寬0.8~1.2cm,全緣,無端尖,暗綠色。雌雄異株,穗狀花序,腋生成叢,花小,單性,綠色。核果倒卵形,橙黃色。
我國不產;國外分布地中海沿岸地區(qū)的阿爾巴尼亞、科西嘉、克里特、法國、希臘、西班牙、意大利、南斯拉夫、葡萄牙、薩丁、西西里、巴利阿里群島等地。
|
栽培與養(yǎng)殖 | |
采收加工 | 樹干或樹枝切傷后滲出油膠樹脂,數日后樹脂凝固、干燥形成梨形或卵形樹脂,收集后除凈雜質。由樹皮直接流出的樹脂質最佳,落于地面而揀取的,則為次品。
|
藥材鑒別 | 本品為細小硬塊、梨形或卵圓形,直徑4~8mm,稀有呈短桿狀,長至2cm,粗至1cm,新鮮時外表近于無色,半透明,有光澤,陳久的顯淡黃色,無光澤。質脆,破碎面呈貝殼狀,有玻璃樣光澤。咀嚼之,先碎成砂粒狀,繼則軟化成膠塊。有愉快的香氣,味微苦淡。
理化鑒別 本品于99℃軟化,105~120℃熔融。在醚、氯仿、醋酸中全溶。溶于乙醇四氯化碳(1:2)的混合液中,加溴試劑接觸,則溶液呈紅色。
|
化學成分 | 洋乳香主要含樹脂酸、樹脂烴及揮發(fā)油,主要為α、β-洋乳香脂酸(α,β-masticonnic acid),α,β-洋乳香脂烴(α,β-masticoresene),α,β-乳香次酸(α,β-mastiolic acid),洋乳香酸(masticolic acid),菠烯等[1]。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二級未干熱,味甘微辛。
1.《注醫(yī)典》:“二級干熱!
2.《拜地依藥書》:“二級干熱或二級濕熱!
|
功效 | 生于生熱,祛寒燥濕,滋補支配器官,補胃消食,散氣除脹,增強消化,芳香除臭。
|
主治 | 主治濕寒性或黏液質性疾病,如胃脘寒虛、消化不良、腹瀉腹脹、牙病口臭等。
1.《注醫(yī)典》:“生輝美容,消炎退腫,固牙健齦等。治面色不化,內臟炎腫,牙松齦爛等。”
2.《白色宮殿》:“止咳止血,燥濕止瀉等。治咳嗽,咳血,大便溏薄等。”
3.《拜地依藥書》:“收斂止血,燥濕托肌,固澀止帶,溫中開胃等。治腹瀉,子宮出血,脫肛,子宮脫垂,白帶增多,胃濕納差等!
|
用法用量 | 內服:4g。外用:適量。入小丸、消食膏、蜜膏、糖膏、散劑等。研粉溶化于水中外用,或入滴劑、粉劑、油劑等。
|
注意事項 | 本品對膀胱有害,矯正藥為西黃芪膠、阿拉伯膠、芫荽。
|
代用藥 | 若本品缺貨,可用乳香代。
|
附方 | 1.治面色不化 取適量洋乳香,溶化在適量水中,洗臉。
2.治內臟炎腫 取適量洋乳香,研磨,用適量配料制成敷劑,外敷于患區(qū)。
3.治牙松齦爛 取適量洋乳香,溶化在適量水中,漱口。(1~3方出自《注醫(yī)典》)
4.治腹瀉,子宮出血,脫肛,子宮脫垂,白帶增多,胃濕納差 取適量洋乳香,研磨,用涼開水沖服。(《拜地依藥書》)
|
制劑 | |
參考文獻 | 化學成分 [1]劉勇民,等.維吾爾藥志(上冊).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6.285 藥理 [1]Mansoor S,et al國外醫(yī)學·中醫(yī)中藥分冊1987,9(1):28 |
維藥名出處 | 《注醫(yī)典》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
網 名: | (必填項) |
評論內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