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藏名:瑪息正扎
|
漢語拼音 | KONGQUESHI
|
拉丁名 | Malachite.
|
英文譯名 | |
銷售地區(qū) | |
保護品種 | |
中藥材基原 | 孔雀石,本品為含銅硫化物礦床氧化帶中的風(fēng)化產(chǎn)物,系含銅硫化物氧化礦產(chǎn)生的易溶硫酸銅與方解石相互作用而成;蛘呤怯商妓崴芤鹤饔玫慕Y(jié)果。常與藍(lán)銅礦伴生。
|
動植物形態(tài) | |
動植物資源分布 | 產(chǎn)于西藏、青海、湖北,其他各省區(qū)也有分布。
|
動植物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動植物的栽培 | |
藥材的采收與儲藏 | 采得后,除去雜石,備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屬單斜晶系。單晶體呈柱狀或針狀,但極為少見。集合體,常呈鐘乳狀、放射 狀或纖維狀、膠狀等。呈深綠色至鮮綠色。條痕淺綠色。玻璃光澤至金剛光澤,纖維狀集合體呈絹絲光澤;結(jié)核狀者光澤暗淡。硬度3.5~4。密度3.9~4.0g/cm3。性脆。以色綠、條痕色淺綠,鐘乳狀,無雜質(zhì)者為佳。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為堿式碳酸銅Cu(2)CO(3)(OH)(2)或Cu(2)CO(2)(OH)(2)。含銅57.4%。含氧化銅(CuO)71.59%,二氧化碳(CO(2))19.90%,水(H(2)O)8.15%。并含微量的氧化鈣(CaO),三氧化二鐵(Fe(2)O(3))及二氧化硅(SiO(2))等機械混入物。
|
理化性質(zhì) | 理化鑒別:(1)本品水溶液加硫化氫,則生成硫化銅的黑色沉淀。
(2)本品與濃鹽酸作用起泡沸騰,可區(qū)分于其他綠色銅的含氧鹽礦物硅孔雀石、假孔雀石等。
(3)本品以火燒之,火焰呈天藍(lán)色,置閉管中加熱,則生微量水份。在木炭上燃燒,先爆炸變?yōu)楹谏,終則熔成小銅球。
(4)本品遇酸類則溶解之呈綠色溶液。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用水飛法炮制時,可除去大部分密度小于孔雀石的礦物組分,同時也可除去礬類等水溶性成分;都有利于純凈藥材。
|
中藥劑型 | 丹劑。
|
中藥制藥工藝 | (1)本品除天然的孔雀石外,也可用人工制備.作本品入藥,方法簡述如下:取銅器久置潮濕處或用醋噴灑在銅器上使其表面產(chǎn)生青綠色的銅銹,刮取后,干燥之。
(2)本品若經(jīng)醋淬,會溶失表面部分銅,對其藥性有一定緩解作用。經(jīng)煅淬作用,可有部分銅析出。銅有腐蝕性,有去腐作用。也可能有銅補入體內(nèi),值得進一步研究。
|
藥物作用與藥理效應(yīng) | 內(nèi)服后能刺激胃粘膜引起嘔吐。因孔雀石中的銅,絕大部分在酸介質(zhì)中溶出,故在胃內(nèi)溶出后,即有催吐作用。外用能收縮粘膜血管,減少粘液分泌,并有殺菌作用。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篩選 | |
新藥的臨床評價 | |
實驗動物的品種 | |
方劑組成 | |
藥物和劑量 | |
藥物配伍 | 碧霞丹:孔雀石,膽礬,白礬,輕粉。
|
藥性 | 味酸,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
|
性味分類 | |
主治 | 治黃水病、胬肉、禿發(fā)、睪丸病。
|
用法用量 | 常配方用,0.9~1.5g。
|
用藥忌宜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碧霞丹:孔雀石50g,膽礬25g,白礬5g,輕粉5g。共研為細(xì)末,面糊丸如雞頭大,五歲一丸,生油化下。治小兒卒急中風(fēng),牙關(guān)緊閉,不省人事。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晶珠本草》記載:瑪息正扎清熱,又稱為“薩那”,色如孔雀脖頸之色,非常藍(lán)而帶有黑色細(xì)紋,產(chǎn)自德衛(wèi)高扎。 據(jù)查證,本品因顏色而命名,當(dāng)屬無疑。孔雀石Malachite也是中藥,名有綠青、石綠。石碌、大綠等。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