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學部分(6版教材 P7—16)
第二章 外科領域的分子生物學
自1953年Watson和Crick發(fā)現(xiàn)DNA雙螺旋結構標志著分子生物學誕生以來,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正在逐步深入到諸如腫瘤、感染、創(chuàng)傷、移植、營養(yǎng)等外科疾病領域的病因、發(fā)病機制、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各個方面,因此可以說分子生物學的發(fā)展正在對外科學的進步產(chǎn)生劃時代的影響。本章對與外科學實踐有關的分子生物學知識作一簡介。
第一節(jié)基因的結構與功能
基因(gene)是編碼一條多肽鏈或一個RNA分子所必需的全部DNA序列基因組(genome)是細胞所有染色體上全部基因和基因間的DNA總和。 基因產(chǎn)生功能分子的過程稱表達(expression),即遺傳信息從脫氧核糖核酸(DNA)傳給核糖核酸(RNA),再通過翻譯(translation)產(chǎn)生蛋白質的過程。
(一)DNA和RNA 細胞內(nèi)的核酸有兩種類型,即DNA和RNA,它們均為貯存遺傳信息大分子物質。真核細胞的DNA分子約95%位于染色體上,其余5%位于線粒體,為雙鏈線性(染色體DNA)或環(huán)狀(線粒體DNA)分子,由兩條核苷酸鏈組成,每條鏈的組成單位為脫氧核糖核苷酸,每個脫氧核糖核苷酸由四種堿基即腺嘌呤(A)、鳥嘌呤(U)、胞嘌呤(C)和胸腺嘌呤(T)中的一種堿基、一個脫氧核糖和一個共價結合的磷酸基組成,兩條鏈反向平行、堿基互補,并按A-T,G-C嚴格配對,通過互補堿基間形成的氫鍵結合成雙螺旋真核細胞的RNA分子主要位于細胞質中,約占75%,另有10%在細胞核內(nèi),15%在細胞器中,為單鏈線性分子,其組成與DNA相似,區(qū)別在于RNA以核糖取代脫氧核糖,以尿嘧啶(U)取代胸腺嘧啶(F)。
(二)DNA復制 以DNA單鏈為模板,按照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合成新DNA鏈的過程,稱為DNA復制。在DNA復制過程中,首先在解鏈酶的作用下DNA雙鏈解開為兩條單鏈,然后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作用下以每一條單鏈為模板合成一條與其互補的新鏈,產(chǎn)生兩條子DNA鏈。因為每條子DNA雙鏈含有一條來自親代DNA分子的舊鏈和一條新生成鏈,所以稱為保留復制。
(三)基因表達 所有細胞遺傳信息的表達大多是單一途徑:DNA特異性決定RNA的合成,RNA特異性決定多肽(然后形成蛋白質)的合成DNA-RNA一多肽(蛋自質),這種遺傳信息的傳遞方式普遍存在,在分子生物學中稱為中心法規(guī)。①轉錄(transcription):以DNA為模板,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RNA的過程稱為轉錄。相反,以RNA為模板,在逆轉錄酶作用下合成互補DNA(cDNA),再以cDNA為模板合成雙鏈DNA的過程稱為逆轉錄。②翻譯:以mRNA為模板合成蛋白質(多肽)的過程稱為翻譯。 人類基因的功能是多種多樣的。一定數(shù)量的基因最終合成特異的多肽,具有不同的功能,包括結構蛋白(膜組分、骨架蛋白等)、轉運蛋白、激素、受體、酶、調節(jié)性蛋白及信號分子等其余大多數(shù)基因編碼蛋白質合成所必需的rRNA, tRNA,還有各種各樣的參與RNIA剪接和其他功能的核內(nèi)RNA(SnRNA)和胞漿RNA。
(四)基因表達的調控 同一機體的不同組織細胞所含的基因都是相同的,但是并非基因組中所有的結構基因在各種不同細胞中都同時表達,而是根據(jù)機體不同的組織細胞、不同的發(fā)育階段及不同的功能狀態(tài),有選擇性、秩序性地在特定細胞「},表達特定種類和數(shù)最的基因,這就是基因表達的調控,該調控是一個涉及基因組、轉錄、轉錄少舀、翻譯和翻譯后等各種水平的復雜過程
(五)基因突變和修復 基因突變是指DNA分子的改變,即基因的核昔酸排列順序和組成的改變單個堿基的改變稱為點突變(Point mutation),如果點突變引起一個氨基酸改變,稱為錯義突變(missense mutation) ,將引起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改變?nèi)绻c突變弓I起一個氨基酸密碼子被一個終止密碼子替代,稱為無義突變(nonsense mutation),將導致翻譯提前終止,致使其編碼蛋白質缺失,DNA鏈中插入或丟失1個或幾個堿基,導致插入或丟失部位以后的密碼子順序發(fā)生改變,進而引起蛋自質結構和功能的改變,稱為移碼突變(frameshift mutation)。 DNA損傷的修復系統(tǒng)主要有以下幾個:①損傷堿基的直接修復;②切除修復,包括堿基切除修復、核苷酸切除修復和DNA交鏈的切除修復;③錯配修復;④重組修復,又稱復制后修復;⑤跨損傷DNA合成,這是一種利用損傷核苷酸為模板,通過IDNA聚合酶使堿基摻入到復制終止處進行DNA合成,從而延長DNA鏈的修復。
(六)癌基因與抑癌基因
1.癌基因 是在自然或實驗條件下,參與或直接導致正常細胞發(fā)生惡變的基因。分病毒癌基因(virusoncogene, v-onc )和原癌基因( proto-oncogene )兩大類,前者為病毒中存在的、能誘導正常細胞轉化為腫瘤細胞的致瘤基因,后者為存在于正常細胞中的癌基因同源性序列、起調節(jié)細胞生長和分化作用。已分離的癌基因有100多種,根據(jù)基因的結構及其產(chǎn)物的功能,可將原癌基因分為五大類:①生長因子類;②生長因子受體類;③細胞內(nèi)信號傳導蛋白類;④蛋白激酶類;⑤細胞核內(nèi)轉錄調節(jié)蛋白類。 原癌墓因具有正常生理功能,但功能異常時又具有潛在致癌能力。其致癌能力與這類基因的異常激活有關,異常激活可發(fā)生在下列情況:①點突變;②啟動子插入;③甲基化程度降低;④基因擴增與高表達;⑤基因易位或重排。激活后的原癌基因稱為癌基因,不適當?shù)乇磉_癌基因產(chǎn)物,使細胞增殖控制喪失而形成癌。
2.抑癌基因 是一類存在于正常細胞中的、與原癌基因共同調控細胞生長和分化的基因,也稱抗癌基因(antioncogene )、隱性癌基因( recessive oncogenes)。、自從1986年人類第一個抑癌基因Rb被分離克隆和鑒定后,有許多抑癌基因逐步被克隆鑒定,并發(fā)現(xiàn)它們與許多腫瘤密切相關,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常見抑癌基因有:①P53基因:是一種與人類腫瘤相關性最高的基因;②Rb(retinoblastoma)基因;③PI 6基因;④APC( adenomatous polyposia coli)基因;⑤nm23基因;⑥MCC (mutated colorectal cancer)基因;⑦DCC(deleted in colorectal carcionoam)基因;⑧NF 1 (neurofibromatosis type 1)基因;⑨WT 1 (Wilms tumor type I)基因。 抑癌基因的根本作用是抑制細胞進入增殖周期,誘導終末分化和細胞凋亡,維持基因穩(wěn)定,具有潛在抑制腫瘤生長的功能,當其發(fā)生突變、缺失或功能失活時,可導致細胞惡性轉化而發(fā)生腫瘤、其作用機制可能通過抑制原癌基因的活化及表達,或通過使癌基因表達蛋白產(chǎn)物失活等,從而對細胞增殖起負調節(jié)作用。
[1] [2] 下一頁 資料提供:醫(yī)學全在線 gydjdsj.org.cn
加載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