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點46:陰陽偏衰
1.陽偏衰:即陽虛,是指機體陽氣虛損,功能減退或衰弱,熱量不足的病理狀態(tài)。陽氣不足,一般以脾腎之陽虛為主,由于腎陽為諸陽之本,所以腎陽虛 衰(命門之火不足)在陽偏衰的病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陽虛則寒,雖也可見到面色 白、畏寒肢冷、舌淡、脈遲等寒象,但還有喜靜蜷臥、小便清長、下利清 谷等虛象。陽虛則寒與陰盛則寒不僅在病機上有區(qū)別,而且在臨床表現(xiàn)方面也有不同:前者是虛而有寒;后者是以寒為主,虛象不明顯。
2.陰偏衰:即陰虛,是指機體精、血、津液等物質(zhì)虧耗,以及陰不制陽,導(dǎo)致陽相對亢盛,功能虛性亢奮的病理狀態(tài)。陰液不足,一般以肝腎之陰為主, 由于腎陰為諸陰之本,所以腎陰不足在陰偏衰的病機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陰虛則熱與陽盛則熱的病機不同,其臨床表現(xiàn)也有所區(qū)別:前者是虛而有熱;后者是以 熱為主,虛象并不明顯。
☆☆☆☆考點47:氣失常
1.氣不足:又稱"氣虛",系指元氣耗損,功能失調(diào),臟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狀態(tài)。
2.氣失調(diào):是指氣的升降出入運行失常。而引起的氣滯、氣逆、氣陷、氣閉和氣脫等病理變化?缮婕拔迮K六腑、表里內(nèi)外、四肢九竅等各方面的多種病 變。如氣滯(氣的流通障礙)、氣逆(氣的上升運動過強或下降運動不及)、氣陷(氣的上升力量不足或下降力量過強)、氣閉(氣的外出受阻)和氣脫(氣不內(nèi)守 而外脫)等。
☆ 考點48:血失常
1.血不足:又稱"血虛",是指血液不足或血的濡養(yǎng)功能減退的病理狀態(tài)。失血過多,新血不及生成;或脾胃虛弱,飲食營養(yǎng)不足,化生血液的功能減弱或化源不足,而致血液化生障礙;或因久病不愈,慢性消耗等因素而致營血暗耗等,均可導(dǎo)致血虛。
2.出血:是指血液不循常道,流出脈外的病變。其原因有外傷出血、氣虛失血、血熱妄行等。出血有咳(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紫斑)、崩漏、創(chuàng)傷出血等,有的出血可排出體外,有的則滲溢于體腔之內(nèi)或肌膚之中。
3.血瘀:是指血液的循行遲緩或運行不暢產(chǎn)生停滯的病理狀態(tài)。氣滯而致血行受阻,或氣虛而血運遲緩,或痰濁阻于脈絡(luò),或寒邪入血,血寒而凝,或邪熱入血,煎熬血液或出血留內(nèi)等等,均足以形成血瘀,甚則血液瘀結(jié)而成瘀血。
☆ ☆☆☆☆考點49:望神
望神,就是觀察病人的精神好壞,意識是否清楚,動作是否矯健協(xié)調(diào),反應(yīng)是否靈敏等方面的情況,以判斷臟腑陰陽氣血的盛衰和疾病的輕重預(yù)后。由于 "目"為五臟六腑之精氣所注,其目系通于腦,為肝之竅,心之使,"神藏于心,外候在目",所以察眼神的變化又是望神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
1.得神:在疾病過程中,如患者兩眼靈活,明亮有神,鑒識精明,神志清楚,反應(yīng)靈敏,語言清晰者,稱為"有神"或"得神".
2.失神:在疾病過程中,如患者表現(xiàn)為目光晦暗,瞳仁呆滯,精神萎靡,反應(yīng)遲鈍,呼吸氣微,甚至神識昏迷,循衣摸床,撮空理線,或卒倒而目閉口開、手撒、尿遺等,均稱為"失神"或"無神".
3.假神:往往見于久病、重病、精氣極度衰弱的患者。如原來不欲言語,語聲低弱,時斷時續(xù),突然轉(zhuǎn)為言語不休者;原來精神極度衰頹,意識不清,突然精神轉(zhuǎn)"佳"者;原來面色十分晦暗,忽然兩顴發(fā)紅如妝者,都屬于假神。
神志異常還常見于癲、狂、癇的病人。如:表情淡漠,寡言少語,悶悶不樂,繼則精神發(fā)呆,哭笑無常的,多為痰氣凝結(jié)、阻蔽心神的癲;煩躁不寧,登 高而歌,棄衣而走,呼號怒罵,打人毀物,不避親疏的,多屬痰火擾心的狂;若突然跌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四肢抽動,多屬痰迷心竅、肝風(fēng)內(nèi)動的癇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