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教程 > 正文:風勞臌膈四大證治 水腫臌脹 上課筆記
    

風勞臌膈四大證治教程:水腫臌脹

水腫臌脹許學士云∶臍腹四肢悉腫者為水,但腹脹四肢不甚腫為蠱,即腫脹也。然脹亦有頭面手足盡腫者。大抵先頭足腫,后腹大者,水也;先腹大,后四肢腫者,脹也。水腫,經云∶三陰結謂之水。三陰者,手太陰肺、足太陰脾、足少陰腎也。夫胃為水谷之海,水病無不本之于胃!

水腫臌脹

許學士云∶臍腹四肢悉腫者為水,但腹脹四肢不甚腫為蠱,即腫脹也。然脹亦有頭面手足盡腫者。大抵先頭足腫,后腹大者,水也;先腹大,后四肢腫者,脹也。水腫,經云∶三陰結謂之水。三陰者,手太陰肺、足太陰脾、足少陰腎也。夫胃為水谷之海,水病無不本之于胃。經乃屬之脾肺腎者,何也?足太陰脾足以轉輸水精于上;手太陰肺足以通調水道于下,海不揚波矣。惟脾肺二臟之氣,結而不行,后乃胃中之水日蓄,浸灌表里,無所不到也。是則脾肺之氣,可不伸耶?然其權尤重于腎。腎者,胃之關也。腎司開闔,腎氣從陽則開,陽太盛則關門太開,水宜下而為消。腎氣從陰則闔,陰太盛則關門常闔,水不通而為腫矣。經又以腎本肺標,相輸俱受為言。然則水病以脾肺腎為三網矣。

〔金匱〕分五水之名。五水者分風水、皮水、正水、石水、黃汗也。風水者脈自浮,外證骨節(jié)疼痛、惡風,若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者,防己黃耆湯主之(防己 黃耆 白術 甘草 棗)。

風水惡風一身悉腫,脈浮不渴,無大熱者(無大熱者其兼發(fā)熱可知),越婢湯主之(麻黃 石膏 甘草 姜 棗)。

惡風者加附子。皮水,其脈亦浮,外證跗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其腹如鼓,不渴,當發(fā)其汗(渴而下利,小便數者,不可發(fā)汗,恐亡其津液也,故云不渴當發(fā)其汗)。

皮水為病,四肢腫,水氣在皮膚中,四肢聶聶動者,防己茯苓湯主之

防己(二兩) 黃耆(三兩) 桂枝(二兩) 茯苓(二兩) 甘草(二兩)。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蒲灰(半分) 滑石(三分) 二味杵為散,日三服。

又云∶水之為病,其脈沉者屬少陰,浮者為風,無水;虛脹者為氣水,發(fā)其汗即已。脈沉者宜麻黃附子湯(麻黃 甘草 附子)。

浮者宜杏子湯(杏子湯闕,尤在涇云∶恐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石水,其脈自沉,外證腹?jié)M不喘(經云∶肝腎并沉為石水。其水積胞中,堅滿如石。不上大腹,在厥陰部分,即少腹疝瘕之類是也。不知者每治他病,誤動其氣,上為嘔吐而致死也。按風水、皮水,脈皆浮,風水自汗惡風,皮水不惡風。正水、石水,其脈皆沉;正水自喘,石水不喘;又當一身悉腫,四肢腫,跗踵,腹?jié)M;細微辨之)。

黃汗之水如黃柏汁,其脈沉遲,發(fā)熱,胸滿,四肢頭面腫,久不愈,必致膿,耆芍桂酒湯主之

黃耆(五兩) 芍藥 桂枝(各三兩) 苦酒(一升),桂枝加黃耆湯亦主之(黃汗一癥,脈陰癥陽,后世名之痹水是也,再當參黃痹門)。

里水者,一身面目黃腫,其脈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越婢加術湯主之(即越婢東加白術)。

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嘉言曰∶水在心之部,則郁心火明灼之化)。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轉側,脅下腹痛,時時津液凝生,小便續(xù)通(水在肝之部,則郁肝木發(fā)生之機)。

肺水者,其身腫,小便難,時時鴨溏(水在肺之部,則孤陽竭于外,其魄獨居)。

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氣,小便難(水在脾之部,則陰竭于內而谷精不布)。

腎水者,其腹大臍腫,腰痛不得溺,陰下濕,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大便反堅(水在腎之部,不但諸陽退伏,即從陽陰亦退伏,孤陽獨居于下,而隔絕也)。

諸病水者,渴而下利,小便數者,不可發(fā)汗。又云∶諸有水者,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fā)汗乃愈(以上仲景治水諸法∶皆以脈病為本,量輕重虛實而施治;如黃 、白術、乃實脾溫衛(wèi)以行其水也;麻、桂、石膏,和其營衛(wèi)之偏以行其水也;附子、細辛,溫經扶陽以行其水也;較之后人,宜攻其水,何啻天壤)。

丹溪云∶因脾虛不能制水,水溢妄行,當以參、術補脾,氣得實則自能健運,自能升降;運動之樞轉,則水自行,非五芩之行水也(按∶丹溪治水諸法,專以補為主,實王道也。若水氣yin溢,滔天洶涌者,必欲行水來掩土之法,殆矣。仲景諸方,行水以救土,其功為何如耶)。

腫病不一,或偏腫,或四肢腫,或頭面腳腫,皆為水氣。然有陽水、陰水之分,或風虛、風濕之異,不可不辨也。遍身水腫煩渴,小便赤澀,大便多閉,此屬陽水,導水茯苓湯(赤茯苓 麥冬 澤瀉白術 桑皮 紫蘇 檳榔 木瓜 大腹皮 陳皮 砂仁 木香 燈心 重者可用藥五兩,再加麥冬至二兩五錢,用水一斗,煎至一大碗);
重則疏鑿飲子利之,以通為度。亦有煩渴,而大便已利者,此不可更利,宜五茯苓散,加木通、腹皮之類。遍身腫,不煩渴,大便自調,或溏泄,小便雖少而不赤澀,此屬陰水,宜實脾飲(濃樸 白術 木瓜 大腹皮 茯苓 附子 木香 炮姜 草果 甘草 姜 棗)。

小便多少如常,有時赤,有時不赤,至晚則凝赤,卻無澀滯者,亦屬陰也,不可遞補,木香流氣飲(見底門),繼進復元丹(按∶復元丹較實脾飲更多桂心、吳萸芋、川椒茴香,當裁酌用)。

若大便不溏,氣急脹滿,宜四磨飲,下黑錫丹(按∶陰水者,少陰腎中真陽衰,北方之水不能封蟄收藏而泛濫無制耳。倘腎氣不溫,滅頂之兇,實脾飲實土以提水總屬第二義,復元丹補脾溫腎兼行,較之稍勝。然不用茯苓,仍用濃樸、檳榔,終落時套)。

四肢腫謂之肢腫,宜五皮飲(大腹皮 赤茯苓皮 生姜皮 陳皮 桑白皮各錢半 按五皮飲,今人以為通治水腫之法,蓋能宣行脾肺之氣兼利水耳),加姜黃木瓜。面獨腫,蘇子降氣湯;兼氣急者,尤宜加磨沉香汁。有一身之間,惟面與兩腳浮腫,早則面甚,暮則腳甚,此風濕也,當辨別陰陽,辨其大小便之利否,用除濕湯,五皮飲或蘇子降氣湯選用。

面目手足俱腫,導滯通經湯木香 白術 桑皮 陳皮(各五錢) 茯苓(一兩)。感濕而腫者,其身雖腫,而自腰至腳又重,腿脹滿尤甚于身,氣或急,或不 急,便或溏,或不溏,宜通利小便為佳,胃苓東加木瓜、防己、腹皮(再當詳寒濕熱分治)。

因氣而腫者,其脈沉伏,或腹脹喘急,氣分香蘇飲桑皮 陳皮 茯苓 香附(各一錢) 蘇葉(錢半) 桔梗 枳實(各五分) 草果(錢半)。飲食所傷而腫,或胸滿,或噯氣,宜消導寬中湯(白術 枳實 濃樸 陳皮 制半夏 楂肉 神曲 麥芽 萊菔子 姜)。不服水土而腫者,胃苓湯加味五皮飲(即五皮飲加加皮、木瓜、防己)。

有患生干瘡,用藥太早,致遍身腫,宜消風敗毒散(即人參敗毒散加防風、荊芥),再當分其熱勝、濕勝、脾虛、血虛,施治。

肺經有濕,遍身腫脹者,續(xù)隨子丸〔人參 防己 赤茯苓 檳榔 續(xù)隨子 海金沙(各五錢) 葶藶子(二兩)〕 棗肉丸。以上數條為有余之癥。大約病后浮腫,此系脾虛,宜加味六君子湯。

白術(三錢) 人參 黃耆 (各錢半) 茯苓(三錢) 陳皮 半夏曲 白芍 木瓜 炙草 大腹皮 姜 棗。

有脾肺氣虛,不能通調水道者,補中益氣湯補脾肺,六味丸補腎(挾陽虛惡寒脈沉細者加附子)。有心火克肺金,不能生腎水,以至小便不利而成水癥者,用人參平肺散以治肺,滋腎丸以滋小便。若腎經陰虧,虛火爍肺金而小便不生者,用六味地黃丸以補腎水,用補中益氣湯以培脾土。脾肺之氣交通,則水谷自化。二經既虛,漸成水脹。又誤用行經分利之藥,以致小便不利,喘急痰盛,以成蠱癥,宜加味腎氣丸主之。

以上數條為不足之癥(不足者,正氣不足也。有余者,邪氣有余也。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以不足之法治有余則可,以有余之法治不足則不可)。

慎齋云∶凡腫脹之癥,先從腳下腫者,濕熱在下,宜先溫補脾肺五六劑,次以補中益氣湯和之,后以五苓散利之。先從身上腫者,濕熱在上,宜先利其濕熱一二劑,口渴加紫蘇,次用補脾胃藥。大抵脈浮而無力,當汗,用五積散;脈沉而無力,當用四君子和中丸。

海藏水氣問難云∶身半以下腫者,當利小便;身半以上腫者,當發(fā)汗。如肌肉之外,皮膚之里,自手至足,一身皆腫,當作何治?答曰∶亦宜汗之也,與身半以上同法(嘉言曰∶水腫有當發(fā)汗散邪者,不效,兼實其衛(wèi),致水隨汗浸yin皮腠,不復順趨水道,其害最大),

疏鑿飲子(治通身水腫,喘呼氣急,煩躁口渴,二便不通,服熱藥不得。澤瀉 商陸根 赤豆 羌活 大腹皮 椒目 木通 秦艽 茯苓皮 檳榔各一錢)。

秘方石韋散,利小便甚捷石韋(醋炒二錢) 楊樹。ǔ雌咤X) 郁金酒(二錢) 木香(三錢) 蝸牛(燒灰五分) 麝香(五厘)

一方用石韋、木香(二味為末),白湯下(一錢二分)。蒼戟丸治水腫,行水燥脾大戟(二兩) 蒼術(二兩)沉香(五錢) 陳米糊丸,酒下二錢。一法用陳大麥卡復煎為末,每服二錢,酒下。

一方用大戟二兩、打碎蒼術四兩,米泔水浸,切片同一處入罐內,加水煮三炷香,取出去大戟,將術曬干,又浸又曬。無藥為度,則以蒼術一味為丸,或研末,酒送下,忌鹽、醋、甜物百日方可。

以上五方皆劫劑也,非濕熱痞甚、痰涎阻氣及壯熱者,不可輕用。嗚呼!世俗之醫(yī),因病急求一時之效,以破氣去水為功,不知過一二日則病復至而不可救藥矣!萬不得已,亦當以參、術補氣之藥以補其后。至舟車神佑諸法,一概不選用,庸俗以至欲求近功以殺人也。

薷術丸治風水、氣水、暴水,通身腫脹,服至溲利為效。用香茹一斤,水一斗,煮爛,取汁,漫火熬成膏,加白術末八兩,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十丸,日五服,夜二服,沉香

琥珀丸(治一切水腫急難,小便不通。琥珀 杏仁 紫蘇 赤苓 澤瀉(各一錢) 葶藶 郁李仁 沉香(各錢半) 陳皮 防己(各七錢) 共為末,麝香為衣,每服二十五丸,加至五十丸,人參湯送下,量病患虛實加減。

烏鯉湯治水氣四肢浮腫。

鯉魚(一尾) 赤小豆 桑白皮 白術 陳皮(各一錢) 蔥白(五根) 用水同煮,先吃蔥,后飲藥。

以上三方,雖專以利水為上,較上諸方相去天壤,故選錄之。調營散治瘀血留滯,血化為水,四肢浮腫,皮肉赤紋,名曰血分蓬術 川芎 當歸 前胡 白芷 檳榔 赤芍 桑皮 瞿麥 大腹皮 赤苓 葶藶(各一錢) 大黃(錢半)細辛 官桂 炙草(各五分) 姜(三片) 棗(三枚)。按瘀血化水,血赤縷外現(xiàn),不去其水,勢必不瘀之血亦同感化矣。此方只作一服,原不欲多用。倘服后不減,未可再服。且再用活血補氣之藥調三五日,徐進此藥。虛甚者,必參、附合用,得大力主持其間驅逐之,始能建功也。診目窠微腫如臥蠶之狀曰水,足脛腫曰水,頸腫喘急曰水,脈得諸沉,當責有水,身體腫重,水病脈出者死(按∶少陰腎水本沉,忽轉沉之烏有而反外出者,則主死也。如風水、皮水等癥,脈之浮大且洪者,豈亦主死耶)。陽水兼陽癥,脈必沉數。陰水兼陰癥,脈必沉遲。水病脈得洪者可治,微細者不可治(又云∶浮大輕者生,沉細虛小者死。又云∶實者生,虛者死)。唇黑則傷肝(又云∶人面黑者,肝絕也),缺盆平則傷心(又云∶兩手無脈,心絕也),臍出則傷脾,足心平則傷腎(又云∶足腫如瓜者,腎絕也),背平則傷肺(又云∶兩眉 起,肺絕也)。

凡此五傷,必不可治。從四肢歸入腹者,大便溏泄者,男從腳上起,女從面上起,皆不治。慎齋云∶以手按之,隨手即起者,水也;頃時而起者,氣也;成窠不起者,濕也。臌脹一名蠱脹,即單腹脹也。

(六元經紀論)云∶脾乃陰中之太陰,同濕土之化,脾濕則臌滿食不化。天為陽為熱,主運化也;地為陰為濕,主長養(yǎng)也∶無陽則陰不能生化,故云臟寒生滿病。

(調經篇)云∶因飲食勞倦傷脾胃,始受熱中,未傳寒中,皆由脾胃之氣虛弱,不能運化精微,而致水谷聚而成脹滿。經云∶腹?jié)M 脹支膈 脅,下厥上冒,過在足太陰陽明,乃寒濕郁遏也。

(脈經)云∶胃中寒,則脹滿。又云∶諸脹腹大,皆屬于熱者,何哉?此乃病機總辨。假令外傷風寒,有余之邪自表轉里,寒變?yōu)闊,而?a class="channel_keylink" href="http://gydjdsj.org.cn/tcm/2009/20090113023307_77484.shtml" target="_blank">胃熱腹?jié)M,仲景以大承氣湯治之。亦有膏粱之人,濕熱郁于內,而成脹滿者,此熱脹之謂也。大抵寒脹多而熱脹少,治者宜詳辨之。

〔靈樞〕脹論,謂五臟六腑各有脹,其脹皆在臟腑之外,排臟腑而郭胸脅脹皮膚。胸脅者,臟腑之郭也,各有界畔,各有形象,營氣循脈,衛(wèi)氣逆為脈脹,衛(wèi)氣并脈循分為膚脹。

脾脹者,善噦,四肢煩冤,臥不安,體重不能勝衣。
胃脹者,胃脘痛,鼻聞焦臭,妨于食,大便難。
肺脹者,虛滿而喘咳。
大腸脹者,腸鳴而痛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則餐泄不化。
腎脹者,腹?jié)M引背,央央然腰背痛。
膀胱脹者,少腹?jié)M而氣癃。
肝脹者,脅下滿而痛引少腹。
膽脹者,脅下痛脹,口中苦,善太息。
三焦脹者,氣滿于皮膚中,輕輕然不堅。
心脹者,煩心短氣,臥不安。
小腸脹者,少腹 脹,引腰而痛。
夫諸脹者,皆因厥氣在下,營衛(wèi)留止,寒氣逆上,真邪相攻,兩氣相搏,乃合而為脹也。

故凡治是病,必會通圣經諸條之旨,然后能識臟腑之部,分形癥邪氣之所自來;縱腹脹滿,卒難究竟者,亦必有脹甚之部,與病先起處,即可知屬何臟腑之氣受邪而不行者為先為后,及何中焦氣交之分,于是轉運不前,氣分壅聚,通腹脹滿也。如脾胃受邪,便先是胃脘心下痞氣漸積,為通腹脹滿也。腹屬陰也,屬脾胃者飲食少納,屬他臟腑者則飲食如常(由他臟腑而病及脾胃者,則飲食亦少也),此亦可驗。

又須分其表里淺深,脹在皮膚筋絡之間者,飲食如常;其在腸胃肓臟之間,則飲食減少;其氣壅塞于五臟,則氣促結而病乃危矣。是故病在表者易治,入腑者難治,入臟者不治。更要審其虛實寒熱,其臟腑之氣本盛,被邪填塞不行者為實;其氣本不足,因邪可壅者為虛。實者祛之,虛者補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結者散之,留者行之。邪從外入內而盛于中者,先治其外,而后調其內;陰從下逆上而盛于中者,先抑之,而后調其中;陽從上降下而盛于中者,先舉之,而后調其中;使陰陽各歸其部。故〔內經〕治法謂平治權衡,去菀陳,開鬼門,潔凈府,宣布五陽,巨氣乃平,此之謂也(節(jié)錄王宇泰〔證治淮繩〕)。

東垣云∶濕熱病為脹,右關脈洪緩,而沉弦脈于上,是風濕熱三脈合為病也,是脾胃之令不行。陰火亢盛,乘于脾胃,則左遷而陽道不行,是六腑之氣已絕于外;鹗⒛芰顑蓪嶏L氣外絕。風氣外絕者,蓋谷氣入胃,清氣營氣不行,便是風氣也。

經云∶虛則乘其所勝。土不勝者,肝之邪也,是脾土不足,水火大勝也。

經云∶濁陰出下竅,濁陰走五臟,濁陰歸六腑,此平康不病之常也,反此則為脹也。陰陽應象論云∶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 脹。此陰陽相反作病之逆從也。

又云∶飲食不節(jié),起居不時者,陰受之則入五臟,入五臟則 滿閉塞。

調經篇云∶下脘不通,則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內熱。下脘者,幽門也。幽門不通,上沖吸氣,沖其吸入之氣,不得下歸于肝腎,為陰火動而相拒,致隔咽不通,濁陰之氣不得下降,而大便干燥不行,胃之濕與客陰之火俱在其中,則腹脹作矣。治在幽門,使幽門通利,泄其陰火,潤其燥血,則 滿腹脹自去。

經云∶中滿者瀉之于內,是也。按∶東垣、丹溪二公所論,皆是濕熱為病,與寒生滿病者不可同日而語矣。故治法皆云瀉之于內也。脹而大便燥結,脈沉之洪緩,浮之弦者,宜沉香交泰丸

沉香 橘紅 白術(各三錢) 濃樸(五錢) 吳芋 枳實 青皮 木香 茯苓 澤瀉(各二錢) 大黃(一兩) 酒炒,湯浸蒸餅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八十丸,溫湯下,微利為度。

按∶中滿者瀉之于內,謂脾胃有病,當上下分消其濕。下焦如瀆,氣血自然分化,不待泄滓穢。如或大實大滿,大小便不通,從權以寒熱藥下之;騻泼嬷,膏粱之人,或食即便臥,使?jié)駸嶂畾獠坏檬┗,令腹中脹滿,此脹亦是熱脹,分消丸主之。

中滿分消丸治熱臌脹、氣脹,有寒者不可服

黃芩(一兩二錢) 黃連(五錢) 姜黃 白術 人參 炙草 豬苓(各一錢) 茯苓 干姜 砂仁(各二錢)制半夏 枳實(各五錢) 濃樸(一兩) 知母(四錢) 澤瀉 陳皮(各二錢) 湯浸蒸餅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熱湯下。

中滿分消湯治中滿寒脹寒疝,大小便不通,陰燥,四肢厥逆,足不收,食入反出,下虛中滿,中寒,心下痞

黃耆 吳萸 濃樸 草果 黃柏各五分 益智仁 半夏茯苓 木香 升麻(各三分) 人參 青皮 當歸 黃連 澤瀉 生姜 麻黃 柴胡 干姜 川烏 蓽澄茄

按東垣此方,云治寒脹,而反用黃連、黃柏者,取其瀉陰火而制其衛(wèi)氣也。其書癥云大小便不通等證云云,故用藥如是。茍脾胃氣虛,寒濕為邪,大便溏泄,小便自利者,其用藥必不如是。用者細審之。

中滿腹脹者,內有積聚,堅硬如石,其形如盤,令人不能坐臥,大小便澀滯,上氣喘促,面色萎黃,通身虛腫,廣術潰堅湯主之

廣術 黃連 柴胡 生草 神曲 澤瀉 陳皮 吳萸 青皮 升麻 黃芩 草蔻 濃樸 益智(各五分) 半夏 葛根(各七分)。

木香順氣湯治勞役飲食失節(jié),加之憂思氣結,心腹脹滿,旦食不能暮食,兩脅刺痛,診其脈弦而細,至夜?jié)彡幹畾獠唤担?滿尤甚。大抵陽主運化,飲食勞倦,損傷脾胃,陽氣不能運化,精微聚而不散,故為脹滿。

經云∶留者行之,結者散之。以柴胡、升麻之苦辛,行少陽、陽明二經,發(fā)散清氣,營運陽化,為君;以生姜、半夏、草蔻、益智之甘辛大熱,消散中寒,為臣;以濃樸、木香、蒼術、青皮辛苦大溫,通順滯氣;以當歸、人參甘溫,調和營衛(wèi),滋養(yǎng)中氣。濁陰不降,宜以苦味,吳茱萸苦熱泄之也。氣之薄者,為陽中之陰,茯苓、甘草、澤瀉咸平氣薄,引濁陰之氣自上而下,故為佐;氣味相合,使清濁升降,各安其位也。

丹溪云∶脾主坤靜之性,而有干健之運,故能使心肺之陽降,肝腎之陰升,而成天地之交泰,是為平人也。今也七情內傷,六yin外感,飲食失節(jié),房勞無度,致脾土之陰受傷,轉運之權失職,胃雖受谷,不能運化,故陽升陰降,而成不交之痞;清濁相混,隧道壅塞而為濕;濕熱相生,遂至脹滿。

經云臌脹是也。以其外雖堅滿,中空無物,有似于鼓。以其膠固難治,又名曰蠱。若蟲浸蝕而有蠱之義,專宜補其脾,又須養(yǎng)金以制木,使脾胃無賊邪之害;滋水以制火,使肺得清化之權(此治濕熱之法);卻咸味,斷妄想,無有不安者。醫(yī)者不察病情,病者苦于脹滿,喜行利藥,而求通快,不知寬得一日半日,其脹愈覺甚,而病邪愈甚矣,真陽傷矣。

(按∶〔內經〕胃中虛冷,或以旦食不能暮食,由至陰居中,五陽不布然也。今丹溪乃云濕熱相生,則固無害寒者歟?曰∶此則有其一端耳。至其大法,當詳之全經,是皆大意。至養(yǎng)金制木,滋水制火之說,其害未免執(zhí)偏。夫制火固可保金,獨不慮其害土乎?惟屬熱者宜之。茍涉陽虛者,為害最大。不可不辨也。)

生生子曰∶脹滿之疾,谷食不消,小便不利,腹皮脹急而光,內空空然如鼓,是矣。俗知謂之蠱脹,不察其致者,有由也!矁冉洝吃弧妹浫∪。三陽者,足太陽寒水膀胱經也。

〔靈樞〕曰∶下焦溢而為水!察`蘭秘典〕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歷考三書可也。小便之不利,由下焦之原氣虛寒,以致濕氣壅遏皮里臟外之間,不得發(fā)越,勢必腫滿。是腫滿之疾,起于下元虛寒也。若非溫下元,則小便何能獨利?且夫人之胃如釜甑然,釜底火旺,則熱氣熏蒸,甑物易熟。若徒有水而無火,則無氣上升,物何由熟?即此可以例觀矣。故治脹滿,先宜溫補下元,使火氣盛而濕氣蒸發(fā),胃中溫暖,谷食易化,則滿可寬矣。夫清氣既升,濁氣自降,濁氣降則為小便也。小便利,則脹豈有不消者乎?經謂地氣上為云,天氣下為雨。惟此氣流行,所為云為雨。今之醫(yī)者,一遇此疾,曰〔內經〕有言,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土,土虛則濕停,濕停則滲透肌膚,遍身腫滿,不可不通利也。輒用利小便及補中之劑,如五苓散、胃苓湯,加木通、車前子、大腹皮、滑石之類,在法未為乖謬。然服之愈多而小便愈少,腫脹愈急,何哉?不溫補下元,而徒以通利之藥施之。果若此,豈惟不效,而下元益虛,真氣益弱,死期且至,安望其有瘳乎?余嘗究心(靈)、(素),參匯(易)理,憬然有得于中,且試之病者,隨試輒效,筆之于冊,以公我同志。附∶壯元湯,治下焦虛寒,中滿腫脹,小溲不利,上氣喘急,陰囊兩腿皆腫,或面浮氣也。

人參 白術(各二錢) 茯苓破故紙(各二錢) 桂心 大附子 干姜 砂仁(各五分) 陳皮(七分) 水煎,食遠服。有痰加半夏一錢
喉中痰聲咳嗽,加桑白皮一錢。腳跗面腫,加苡仁四錢。中氣不轉運,不知饑,加濃樸木香。氣郁不舒,加沉香 烏藥(臨服磨入)。氣虛息短,加人參至五錢 大附子至錢半。汗多者加桂枝 白芍(酒炒)各八分。若夏月喘乏無力,或汗多者,加麥冬(一錢) 五味子(十一粒)。夜夢不安者,加遠志(一錢)。兩脅氣硬,面浮,加白芥子 紫蘇各五分。如身重不能轉功,加茅術一錢。濕盛加桑白皮 赤小豆。

嘉言曰∶脹病與水病非兩病也。水氣積而不行,必至于極脹。脹病不外水裹氣結血凝,而以治水諸法施之,百無一愈者,失于師承無人耳。仲景謂水病氣分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然此脹病豈無血分心下堅大如盤者乎?多血少氣,豈無左脅堅大如盤者乎?多氣少血,豈無右脅大如盤者乎?故大病之人,凡有 瘕積塊、痞塊,即是脹病之根,日積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甕,是名單腹,不是水氣散于皮膚四肢也。仲景所謂石水者指此也。

胸中空曠,氣食尚可從旁轆轉腹中大小腸膀胱逼處。雖未立法,然而比類推其法不啻詳矣。仲景于氣分心下堅大加盤,兩出其方∶一方治陰氣結于心下,用桂枝去芍藥加麻黃附子細辛湯;一方治陽氣結于心下,用枳術湯。夫胸陽位,尚分陰氣、陽氣,而異其治。況腹中至陰之處,可不從陰獨治之乎?陰氣包裹陰血。陰氣不散,陰血且不露,可驅其血乎?舍雄入九軍,單刀取勝之附子,更待何藥可散其陰氣,破其堅壘乎?推之兩脅皆然。但分氣血陰結之凝甚而水亦從其類也。

(按∶嘉言之論臌脹,專主水裹氣結血凝,凡有 瘕積塊,即是脹病之機,可謂發(fā)明〔內經〕者矣。其曰陰氣包裹陰血,此誠發(fā)前人所未發(fā)。然與朱李二公之論,若有相悖,何耶?二公所論,專言五臟賊克,本氣自病,即濕熱為邪,亦從本元中來,故曰空中無物,有似于鼓,即今之氣虛中滿是也。嘉言所論,乃屬有形為病,其曰陰氣包裹陰血,而陰氣雖屬無形,而陰血又屬有形矣。故其為治,各自不同,即其病形亦必自異,其在智者臨癥細辨之。)

〔醫(yī)貫〕氣虛中滿論曰∶中滿者,證與臌脹水腫無異,何故屬之氣虛,請得明言之否?

曰∶氣虛,腎中之火氣虛也。中滿者,中空似鼓,虛滿,非實滿也。大略皆脾腎兩虛所致。

海藏曰∶夫水氣者,乃胃土不能制腎水之逆,而上行轉入于肺,故令人腫。治者惟知泄水而不知益胃,故多下之,強令水出。不依天度流轉,故胃愈虛,食不知味,則發(fā)而不能制也。莫若行其所無事,則為上計。何今之人,不知此等高論,舉手便以為水腫用〔內經〕去菀陳,開鬼門、沽凈府之法治之,如舟車丸、禹功散之類。若真知其為水濕之氣,客于中焦,侵于皮膚,皮膚中取水晶之光亮,手按之隨按隨起者,以前藥一服而退。(今俗人所謂黃病,又有曰何白脹者,即此是也。)

若久病、大病后,或傷寒、瘧痢后,女人產后,小兒痘后,與夫原氣素弱者,概以前法施之,脾氣愈泄,愈不可復救。故治腫者,先以脾土為主,須以補中益氣湯或六君子湯溫補之,俾脾土旺則能散精于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矣。或者疑為喘脹水滿,而又加純補之劑,恐益脹滿,必補藥中加行氣利水之品方妙。此說似得病情,終非大方家體。蓋肺氣既虛,不可復行其氣;腎水已衰,不可復利其水;純補之劑,初時服下,似覺不快,過時藥力得行,漸有條理矣。至于補腎以治腫,其說難明。蓋禹之治水,行其所無事也,若一事疏鑿,則失之矣。治腎水者,牽牛、大戟,粗工之小知,正禹之所惡也。間有用五苓五皮者,以為中正,亦轉利轉虛,腎氣愈衰,而愈不能推送矣。故須用補腎。

經曰∶腎開竅于二陰,腎氣化則二陰通,二陰閉則胃腹脹,故曰腎者胃之關,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又曰∶腎主下焦。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必待三焦之火化,始能出也。其三焦之經,在上者布膻中,散絡心包;在下者出于委陽,上絡膀胱;上佐天道之施化,下佐地道之發(fā)生,與手厥陰為表里,以應諸經之使者也。是故腎虛者,下焦之火虛也。

宣明五氣篇云∶下焦溢而為水,以瀉注之所氣窒而不利,則溢而為水者也。經曰∶三焦病者,腹氣滿,小腹尤堅,不得小便,溢則水留而為脹。惟張仲景制金匱腎氣丸,補而不滯,通而不泄,誠治腫之神方,薛立齋屢試效驗,詳載醫(yī)案。余依其醫(yī)案試之甚驗,故詳著焉,世有患此,幸無棄置也。

腎氣丸∶白茯苓(三兩) 附子(五錢) 牛膝(一兩) 肉桂(一兩) 澤瀉(一兩)車前子(一兩) 山藥(一兩) 山萸肉(一兩) 丹皮(二兩) 熟地(四兩)

又有一等純是陰虛者,其癥腹大臍腫腰痛,兩足先腫,小水短澀,喘嗽有痰不得臥,甚至頭面皆腫,或面赤口渴,但其人飲食知味,大便反燥。醫(yī)見形腫氣喘,水癥標本之疾,雜用利水之劑而益甚。殊不知陰虛三焦火旺,與沖脈之屬火者同道而上,由是水從火溢,上積于肺而嗽,甚則為喘呼,不得臥散,聚于陰絡,而為跗腫,隨五臟之虛者入而聚之,為五臟之脹,皆相火泛濫其水而生病也,以六味地黃加表冬、五味大劑服之(予曾用之未效,加牛膝、車前應驗),親試有驗,故錄。又有一等火郁者,口苦,脅痛,惡寒,目黃,面黃,嘔酸等癥,須用逍遙散舒其郁,繼以六味丸滋其陰,而禁用分利(此癥最難治,當參丹溪諸法,蓋病形未見,人皆忽之,及形已見,則臟腑已敗矣,故難治也)。周慎齋云∶臌脹者,因其中空無物,皮急如鼓,脹則排臟腑郭胸脅形皮膚也。經云∶夫脹者,皆在于臟腑之外脹皮膚。然脹有氣腫、水腫、食積、停痰,陽陰腫之不同。然七情氣滯食積死血,悉能為腫。

治必詳審,更分虛實。虛脹時滿時減,按之虛軟不痛;實脹常滿不減,按之堅硬而痛。積滯腹中,有挾血虛,朝寬暮急;氣虛,朝急暮寬;氣血俱虛,朝暮見急而不痛。初起因食積痰氣暴腫,或大滿大實,氣滯痞悶,飲食又減,脈浮洪大者,非疏利不可,后方宜調養(yǎng)。

十材云∶陰陽虛實,不可不辨。大抵陽癥必熱,熱者多實;陰癥必寒,寒者多虛。先脹于內,而后腫于外者為實;先腫于外,后脹于內者為虛。小便黃,大便秘結為實;小便清白,大便溏泄為虛。滑數有力為實,弦浮凝細為虛。色紅氣粗為實,色悴氣短為虛。(實者腹中常脹,外堅內痛,按之下陷,法當疏利。虛者時脹時減,氣虛流滯,按之則濡,法當溫藥和之。)

凡諸實癥,六yin外客,或飲食內傷,陽邪急速,其至必暴,每成于數日之間。若是虛癥,情志多勞,或酒色過度,日積月累,其來有漸,每成于經月之后。然治實頗易,理虛恒難。虛人氣脹者,脾虛不能運氣也;虛人水腫者,土虛不能制水也。水雖制于脾土,實則統(tǒng)于腎,腎本水臟,而元陽寓焉。命門火衰,既不能自制陰水,又不能溫養(yǎng)脾土,則陰不從陽,而精化為水,故水腫之證,多屬火衰也。其余諸證,察其實者,宜清陽明,反掌收功。茍涉虛者,溫補脾腎,漸次康復。其有不大熱者,亦不大虛者,先以清利見功,繼以補中調攝。又有標實而本虛者,極為危險。在病有臌脹與蠱脹之殊,臌脹中空無物,腹皮臌急,每屬于氣也;蠱脹者中空有物,形充大,非蟲即血也。女科有氣分、血分之殊,氣分者,心胸堅大,而病發(fā)于上,先病水脹,而后經斷;血分者,血結胞門,而發(fā)病于下,先因經斷,而后水脹。在治法有理肺、理脾之殊,先喘而后脹者,治在肺;先脹而后喘者,治在脾。(凡脹病至極必喘,喘至極必脹,以二癥每相因而成也。)以上諸法,此其大略也。(此水腫臌脹并論。)

腫脹有五。一曰脹滿,謂中脘上脹悶漸漸而起,乃陽明經清濁壅滯,宜分氣飲分氣飲治中脘以上脹滿妨悶。茯苓(一錢) 梔子(一錢) 紫蘇(八分) 白術(五錢) 枳殼(一錢炒) 蔻仁(研一錢)木通(七分) 大腹皮(八分) 青皮(六分) 木香(四分) 食遠服,加姜水煎。二曰臌脹,獨肚腹團團而脹大也,此乃火克金也,脈來實大,而腸燥急,宜黃連濃樸東加減黃連濃樸湯治單腹脹而便堅,脈實大洪數者,乃心脾二經積熱,克制金水,而肺胃清氣不升,而失下潤之化也。

黃連(酒炒一錢) 楂肉 連翹 陳皮 山梔(各一錢) 柴胡(五分) 濃樸(一錢) 六一散(二錢半) 姜水煎,二更時熱服,〔醫(yī)貫〕此病用六味地黃加五味大劑服之。此癥絕是陰虛,或兼腰痛,小溲短澀,喘咳有痰,不得臥,甚則頭面皆腫,或面赤口渴,但其人知味,大便反燥,皆相火泛濫其水而生病也,治當養(yǎng)陰,不可燥劑。三曰云云,見會理。風寒暑濕脹,藿香正氣散。七情脹,五膈寬中散。飲食所傷,脾胃虛弱,以致水谷聚而不化,此寒濕郁遏而脹,香砂調中湯

藿香(五錢) 砂仁(五錢) 蒼術(一錢) 濃樸 陳皮 半夏 青皮 茯苓 枳實(各一錢) 甘草(三分) 生姜。

大怒而脹,分心氣飲

蘇梗 青皮 芍藥 大腹皮 陳皮(各一錢) 官桂(六分)赤茯苓 桑白皮 燈心 生姜。憂思過度而脹,紫蘇子湯 蘇子 大腹皮 草果 半夏 濃樸 木香 陳皮 木通 白術 枳實 人參(五分) 甘草(三分) 姜(五片) 食遠服。

濕熱內盛,心腹脹滿,小便不利,大便滑泄,及水腫,大橘皮

橘皮 濃樸(各錢半) 豬苓 澤瀉 白術(各二錢二分) 蒼術 藿香 檳榔 赤苓 陳皮 制半夏 山楂 茯苓 木香 滑石 姜(三片)。

失饑傷飽,痞悶吞酸,早食不能暮食,名谷脹,大忌香散(三棱 蓬術 青皮 半夏曲 陳皮 藿香 桔梗 枳殼 香附 益智仁各錢半 甘草 姜 棗)。

雞矢醴治心腹脹滿,旦食不能暮食,其脈沉實散,病名谷脹(用羯雞矢白半升炒 以好酒一斗,煎至一半,每服一盞,五更溫服)。

脾土受濕,不能制水,水漬于腸胃,溢于皮膚,漉漉有聲,怔忡喘息,名水脹,大半夏湯(半夏 陳皮 茯苓 桔梗 檳榔 甘草 生姜)。

有因積聚相攻,或疼,或脹者,國家醫(yī)學考試網初用七氣消聚飲

香附(醋炒錢半) 青皮(醋炒) 蓬術(醋炒) 三棱(醋炒) 枳殼(麩炒) 木香 砂仁(各一錢) 濃樸 陳皮(各一錢二分) 甘草(四分) 姜。

日久脾胃虛弱而脹者,參術健脾湯(人參茯苓 陳皮 半夏 姜 砂仁 濃樸 白術 炙草),少佐酒導藥。

脹是脾虛不能運化,或肝木為濕熱蘊滯者,小溫中丸

陳皮 半夏 茯苓 神曲(各一兩) 香附 針砂(醋炒各一兩五錢) 苦參 川連(各五錢) 甘草(三錢) 用醋水各半,打糊為丸,每服七八十丸,白術(六錢) 陳皮(一錢) 姜(一片) 煎湯下,虛者人參湯下。

食啖生冷,過飲寒漿,有傷脾胃,遂成脹滿,有妨飲食,甚則腹中痛,強中湯

人參 青皮 丁香(各二錢) 白術(五錢) 附子 草果 炮姜(各一錢)濃樸 炙草 嘔加半夏 加生姜 紅棗,煎服。

煩躁漱水,迷妄驚狂,痛悶喘惡,虛汗厥逆,小便多(一云赤),大便血(一云黑),名血脹,人參苓歸湯

人參 辣桂 靈脂(炒各二錢半)烏藥 蓬術 木香 砂仁 炙草(各五錢) 川芎 當歸 半夏(各七錢半) 姜 棗。

婦人經脈不利,血化為水,流走四肢,悉能腫滿,名血分,或皮上見青紫筋,小溲反利,脈芤澀,用人參丸

人參 當歸 大黃(蒸) 桂心 瞿麥 赤芍 白茯苓(各五錢) 葶藶(一錢) 蜜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三十丸,米飲湯送下。

以上治標邪,為脹初起,壯實者宜之。

勞倦所傷,脾胃不能運化而脹者,補中益氣湯(氣不運者,加濃樸以運氣。腹中奔悶者,此非脹滿,乃散而不收,用白芍藥以收之。收散之劑,生死所系,最宜細審之)。

病久脾虛中滿,或服通利藥過多,或瘧痢后因虛致脹者,大宜補胃,用參苓白術散為君,蒼術、干姜、肉桂、砂仁、吳萸以運化,佐以神曲、蘿卜子(蘿卜子非氣虛者所宜)以消臌;傳化少,加青皮以制肝;氣郁,加沉香;氣下陷,加升麻、柴胡;小便不利,加車前子、澤瀉;虛者,加熟附或香參散,一切疏氣散堅滲泄之藥,如濃樸、腹皮、車、瀉、曲、柏、楂,在所禁也,此治虛脹之大法。和中丸治臌神效,屬虛寒所宜,濕熱甚者不可服。(周慎齋方∶干姜四兩切片分四分∶一分用人參一兩煎湯,拌炒汁盡,一分用青皮煎汁拌炒,一分用紫蘇煎湯拌炒,一分用陳皮煎湯拌炒,各炒焦,要炒黑。肉桂二兩一分,用益智仁三錢煎湯拌炒,一分用小茴香二錢同煎,一分用破故紙同煎。吳萸一兩一分,用苡仁一兩煎湯炒,一分用鹽三錢同浸炒。共為末,蘇葉煎湯,打神曲糊丸,隨癥輕重,作湯送下,虛者人參湯下。此方能上通下達,安胃和中。倘胸膈飽悶,服之恐血上行,加蘇梗,血自下達。虛加人參。惡心加半夏。隨癥加減,無不神驗。

但為末,名和中散。補中湯入和中散,再加蘇梗、杏仁,誠上通下達之妙劑也。)禹余糧丸為治臌脹之要藥,昔人用之屢效。但藥味峻猛,必以補氣血之藥助之,庶可奏功。若脈見凝數,癥挾虛熱者,不可概用。導氣丸取諸峻藥同炒,用其氣而不用其質,消堅破結,亦能斬關而入,元氣未甚虛者方可用之,病久憊甚者不可妄用也。蝦蟆豬肚丸治單腹脹,用蝦蟆一只去腸肚,以胡椒一錢入口內,豬肚包縫,煮爛,湯半碗,去蝦蟆,收豬肚搗爛為丸,每用湯一杯送下丸藥。一法用人參固元氣,不見水葫蘆,同煎服,氣即消。佐金平肝健脾丸治黃膽脹氣脹水腫。黃連 吳萸(制,各一兩) 皂礬(八兩) 三品研勻,以草紙包緊,米醋浸透,入炭火中,上以炭火多加 過一夜,次日拔火炭,好好取起,已化朱色,如未變色,再如前法,然后研末聽用。加木香(五錢) 山梔(炒,一兩) 蒼術(二兩)扁豆(五錢) 草果(三錢) 檳榔(五錢) 人參(五錢) 莪術(一兩) 濃樸(一兩) 川芎(七錢) 山楂(一兩) 甘草(二錢) 陳皮(一兩) 香附(一兩) 用紅棗飯上蒸熟,去皮核,加元米少許,和前藥丸如桐子大,曬干,每服三四十丸,食遠米湯下。此丸不特水氣疸三種可治,凡黃胖脾胃不健皆可治。如左脅有塊或是瘀血,加干漆 仁(研,各一兩) 丸服。蒜肚丸治單腹脹,用豬肚一個,大蒜頭十個,砂仁一兩,入肚中以線縫好,煮至肚爛為度,服之泄氣即愈,亦治腸覃。

蠱脹單方∶田螺水漂,加香油一盞于水內,其涎自出,取其涎,曬干為末,每服不過三分,酒調服下,其水自小便而下,其氣自大便而出,身腫再補脾胃。小調經散治婦人血分癥,先經斷,而后四肢腫滿,小便不利者,血瘀水道,以通經為主白芷(五錢) 官桂 沒藥 甘草(各三錢) 赤芍 細辛 當歸 元胡(各二錢) 琥珀(一錢) 另研麝香(一分) 共研為細末,每服二錢,陳酒下,其效如神。腸覃寒氣客于腸外,與衛(wèi)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系癖而內著,惡氣乃起, 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 露丸、木香通氣散主之。( 露丸∶三棱 莪術二味各一兩) 煎。用酒浸入巴豆三十粒,同炒深黃色,去巴豆不用,干漆(炒煙盡),川烏(炮各一錢) 硼砂(四兩另研) 輕粉(一錢另研)茴香(鹽水炒) 青皮 雄黃(另研) 穿山甲(炒各一錢) 麝香(另研五分) 姜汁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二gydjdsj.org.cn/yaoshi/十丸至三十丸止,姜湯過,酒亦可,空心服。木香通氣散∶木香戎(鹽炒) 三棱(炮各五錢) 濃樸(姜制一兩) 枳實(麩炒) 炙草(各三分) 干漆(炮) 莪術(各二錢) 共為末,每服三錢,姜湯送下。石瘕生于胞中,寒氣客于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 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加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于女子,可導而下(此即〔難經〕所謂八瘕之類),服見 丸炮附子(四錢) 鬼箭紫石英(各三錢) 澤瀉 肉桂 元明粉 木香(各二錢) 檳榔(二錢半) 血竭(錢半另研) 水蛭(炒煙盡一錢) 三棱(五錢) 大黃(二錢) 二味用酒同浸一宿,焙桃仁三十粒,共浸藥酒中數日,然后打糊丸,每服三十丸,淡醋湯下,食前服,和血通經湯亦可服當歸 三棱(各五錢) 廣術 炮木香 肉桂(各三錢) 紅花 貫仲 蘇木(各二錢) 血竭(另研一錢)
共為細末,和勻,每服三錢,熱酒調下,食前服。診脈盛而緊大堅以澀遲而滑佳。唇偏舉者脾偏頃。脾偏頃者則脹滿。關上脈虛則內脹。脹脈浮大洪實者易治,沉細凝弱者難治。腹脹身熱脈大,是逆也,如是者不過十日而死矣(脹或兼身熱,或如瘧狀,皆不可治,累驗,此指正虛本病而言)。腹脹大,四末清,脫形,泄甚,是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時而死矣。腹脹大,便血,其脈大,時絕,是逆也。

治腫脹方∶王達官傳來。防風 沉香 郁金 白蔻仁 麥芽 白芥子 制半夏 淮牛膝 烏藥 豬赤苓 萆薢前胡 橘皮 杏仁 萊菔子 木通 澤瀉 濃樸 枳實 香附 蘇子 神曲 桑白皮 楂炭 姜皮 大腹皮 以上分兩,隨病制宜,另用紫蘇(一兩) 赤苓皮(一兩) 荊芥(一兩)通草(一兩) 冬瓜皮(一兩) 煎湯,并有服五六劑愈者,有服十余劑愈者,有服二十余劑而愈者。

復元丹∶治脾腎俱虛,發(fā)為水腫。附子(炒,一兩) 白術(炒焦) 肉桂 吳萸 川椒 茴香 木香 濃樸 澤瀉 肉果(煨,各五錢) 茯苓(一兩五錢) 共為末,陳米飲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紫蘇湯或砂糖湯下。

除濕湯∶半夏曲 濃樸 蒼術(各二兩) 藿香葉 陳皮 茯苓(各一兩) 炙草(七錢) 白術(一兩)每服四錢,姜七片,棗三枚。

人參平肺散∶桑白皮(二錢,炒) 知母 炙草 茯苓 人參 地骨皮 天冬(各一錢) 青皮(六分)陳皮 五味(二十粒) 生姜

滋腎丸∶即益陰腎氣丸。熟地(三兩,酒煎) 生地(四兩,酒制) 丹皮 當歸尾 五味子山藥 山萸 柴胡(各五錢) 茯苓 澤瀉(各二錢五分) 共為末,蜜丸,辰砂為衣,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鹽湯下。

加味腎氣丸∶熟地 山萸 茯苓 丹皮 山藥 澤瀉(各三兩) 肉桂 附子(各二兩) 車前子牛膝 白術(炒) 茴香(炒,各二兩)

五積散∶白芷 炙草 茯苓 半夏 當歸 川芎 肉桂 白芍 枳殼 麻黃 陳皮 桔梗濃樸 干姜 蒼術 姜(三片) 蔥白(三根)

臌脹一名蠱脹。臌者,鼓也,中空無物,有似于鼓,故以名之。若蠱乃三蟲食血之象,以其膠固難通,亦有蟲血錮結而為蠱者,大法要分虛實寒熱新久氣血之不同。

導滯通幽湯∶治幽門不通,上沖吸門,噎塞不開,氣不得下,大便難。脾胃初受熱中,多有此癥。治在幽門,以辛潤之。歸身 升麻梢 桃仁泥 炙草(各一錢) 紅花(少許) 生熟地(各五分)煎,調檳榔末五分服。

潤腸丸∶治胃中伏火,大便秘澀,或干燥不通,全不思食。乃風結血閉,皆令閉塞,須潤燥、和血、疏風,則自然通矣。羌活 當歸梢 大黃(煨,各五錢) 麻仁(另研) 桃仁(另研)
共為末,蜜丸,每服三五十丸,空心白湯下。圣濟方∶治三焦咳嗽,腹?jié)M不欲食,氣不順。仙靈脾 覆盆子(一兩) 五味子(一兩,炒)
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姜茶湯下。

香參散∶治脾虛脹滿。人參(一兩) 沉香(二錢半) 茯苓 桔紅(各五錢) 附子(一錢一分) 新瓦上焙,為細末,每服五錢,水煎服。

鼓脹方∶大蝦蟆(一只) 新瓦兩片相合,鐵線纏定,內外鹽泥固濟,慢火 ,存性,為末,溫酒調服三五錢。

鼓脹神方∶兒龍草根 野川芎(野芹菜根葉) 白馬蘭 車前草味連根葉,等分,打汁,大酒沖,晚服,服至八日有效。

治腫脹丸方∶真蒼術(一兩) 濃樸(八錢) 陳皮(八錢) 山楂(二兩) 皂礬(二兩, 白色) 香附(八錢) 棗肉丸,白湯下,忌鹽永,百日方可。


點擊查看:<<風勞臌膈四大證治>>目錄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