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lái)源 | 《外科正宗》卷二。
|
藥物組成 | 蟾酥條。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腦疽、發(fā)背陰癥,初起不腫高、不焮熱,灸不痛者。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用披針當(dāng)頂插入知痛處方止,隨用蟾酥條插至孔底,每日2條膏蓋。3日后,加添插藥,其根高腫作疼,外用神燈照法,助陰為陽(yáng)。插、照7日,其瘡裂縫流膿,至13日其根自脫。如日多根深蒂固不能脫者,披針取之,內(nèi)用玉紅膏。不脫者自脫,不斂者自斂。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yīng)用 |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