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方出《時病論》卷三,名見《濕溫時疫治療法》。
|
藥物組成 | |
加減 | |
功效 | |
主治 | 陰虛之體患五色痢。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
用藥禁忌 | |
臨床應用 | 五色。憾蹁居嗄持,患痢兩月余矣,憔悴不堪,夜不成寐,渴飲不食,脈數(shù)苔無,取觀所下之痢,五色雜見。豐曰:此五色痢也,乃兇癥耳。石頑有云:痢下五色,膿血稠粘,滑泄無度,多屬陰虛。今此證分明久痢傷腎,下焦不攝,即先哲所謂陰虛痢是也。斯時即有濕證所彰,亦不能投之滲利。當用本方,連嘗3-4服,遂中肯矣。登圊略減數(shù)遭,惟口渴寐少,脈轉小數(shù),欠力欠神,此氣血津液,皆虧損也。照前方除去枯芩,加入東參、炙草,夜交藤,服數(shù)劑更為合拍。后用六味合四君為主,調治月余,始得痊可。
|
藥理作用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 《濕溫時疫治療法》本方用銀花炭、條芩炭、白芍炭各一錢半,生地炭三錢,真阿膠一錢半,炒黃淮藥三錢,廣陳皮、甜石蓮各一錢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