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遺傳因素 產毛量(指每只
兔單位時間內的產毛量,以下同)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遺傳因素。據德國研究,長毛兔的產毛性能遺傳力h2=0.5~0.7,不同的品種由于遺傳基礎不同,產毛量和毛品質都有所不同。在十年前,德系長毛兔的產毛量一直處于最高水平,但在近幾年,中國培育的長毛兔新品系產毛量達到了世界最好成績。經全國家兔育種委員會測定,73天養(yǎng)毛期最高產毛個體成績是591克,千只小群體平均產毛成績是公兔343克,母兔388克。 在粗毛含量方面,法系毛兔含粗毛10%以上,中系毛兔含粗毛10%~20%,德系毛兔含粗毛5%以下。中系和法系毛兔適合生產拔毛,德系長毛兔適合生產絨毛,這些品種都可以生產統(tǒng)剪毛,但粗毛含量高的品種在養(yǎng)毛期最后一月不會氈結,不需要梳毛,而粗毛含量低的德系毛兔則可能氈結,影響兔毛品質。 2 體重因素 體重與產毛的相關系數(shù)為0.65~0.70。一般來說,體重大,體型相應大,體表面積也大,產毛量就高,所以,選種時應適當選擇個體大、產毛量高、毛品質好的毛兔。但是,毛兔不耐炎熱,隨著體重和毛密度的增高,兔的散熱能力會明顯下降,所以大個體兔夏天
中暑死亡的比例較高。目前選育的特大型毛兔(體重5千克以上)還普遍存在適應力差、繁育力差和易患腳皮炎的缺陷。因此,在品種選育上不宜過分強調體重指標。隨著體重增加,兔的采食量也在增高,大個體兔的毛料比不一定增加,反而可能下降。 3 性別因素 同樣情況下,母兔一般比公兔產毛量高25%~30%,去勢公兔比不去勢提高產毛量10%~15%。性別之間的差異與飼料供應是否充足決定產毛量,隨著飼料供應的改善,差距會相應擴大。在毛質方面,公兔粗硬毛的比例要比母兔少些。 4 年齡因素 毛兔的產毛量高峰在60~70周齡,在此之前,產毛量隨著年齡增長而越來越高。到70周齡后,每年的產毛量要下降10%~15%。由于年齡因素引起的產毛量下降,公兔比母兔表現(xiàn)更明顯。第三次剪毛(一般在30周齡之后到34周齡之前)量,與此后到三歲齡總產毛量的相關系數(shù)為0.77,即第三次剪毛量高,此后的產毛量也高,所以,考察毛兔的產毛性能可以第三次剪毛量為主要依據。毛兔的平均產毛利用年限為3~4年。 5 采毛間隔時間 采毛間隔時間簡稱養(yǎng)毛期。采毛間隔時間長的產毛量要比間隔時間短者低,所以,縮短采毛間隔時間,可以提高產毛量,但這樣做會使兔毛較短,影響商品質量。傳統(tǒng)的采毛間隔時間是91天,一年采四次毛。近十年來,剪毛(生產統(tǒng)剪毛和絨毛)的間隔時間一般為73天,一年采五次毛,而手拔毛(生產粗毛)的采毛間隔仍為91天。 縮短采毛間隔能提高毛產量是因為毛纖維的生長速度隨著毛長度的增加而遞減。毛長長后,兔采食量下降,供應毛的營養(yǎng)減少,影響毛生長,這種情況全年能明顯表現(xiàn)出來,在
夏季熱調節(jié)困難時更為明顯。據測定,60天、90天和60~120天三種不同的剪毛期內毛纖維的日平均生長速度分別為0.81毫米、0.70毫米和0.57毫米。采毛過程對毛的生長有刺激作用,采毛后毛纖維又開始以較快速度生長。 6 飼料營養(yǎng) 兔毛是蛋白纖維,含蛋白質93%,而且含有特別高的含硫
氨基酸。因此,毛兔飼糧中必須含有足量的含硫氨基酸優(yōu)質蛋白質。在蛋白質和氨基酸充足、飼料供應滿足毛囊生長需要時,可以通過提高單位體表面積的毛囊數(shù)增加毛的密度和直徑來提高產毛量。而蛋白質、氨基酸供應不足時,不僅產毛受影響,生長也受到限制,尤其幼兔和育成兔更是如此。這是因為仔兔本身和毛囊發(fā)育之間會爭奪蛋白質的緣故。 含硫氨基酸不足會限制兔毛產量。當飼糧中含硫氨基酸充足時,就可增加性別之間的產毛差異。母兔產毛量高的天性也決定了其對含硫氨基酸和其它氨基酸的需求也較高。因此,長毛兔的飼糧中要重點添加含硫氨基酸和蛋白質水平比較高的原料,同時還要專門添加蛋氨酸。
畜牧導航:
養(yǎng)兔資訊 兔價格行情 特兔技術 兔病防治 飼養(yǎng)管理 養(yǎng)兔問答